秋季養生"四調" 順利接軌夏熱秋涼
夏天已經被帶著些許寒冷的微風帶走了, 秋天就被片片泛黃的樹葉帶來了, 每當轉換季節的時候, 我們總能在季節交替的時候摔上一跤, 秋天天氣涼爽, 這個季節人體的生理反應非常明顯, 許多人會出現秋燥、身體水分不足、易感冒等秋季常見問題。 因此, 入秋後, 養生保健應有所調整。 那麼, 秋季養生保健的調整要從哪方面入手?如何調整?
秋天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 由此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 因此, 入秋後應從飲食起居等方面著手, 做出相應的調整, 適時養生。
一、調整起居
祖國醫學主張秋季“早起早睡, 與雞俱興。 ”秋季氣候乾燥, 清晨卻多是天高氣爽、空氣清新, 是一天當中最舒適的時候。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 早起以舒達陽氣。
秋季天氣漸涼, 晝夜溫差較大, 應隨時增減衣服, 防止秋涼感冒。 有些人早早就添加許多衣服,
常言說“春捂秋凍”、“若要小兒安, 三分饑和寒”, 這是因為人體體溫調節是靠皮下毛細血管的收縮與擴張來實現的, 如果不急於多加衣服, 讓機體逐漸適應環境, 就能減少傷風感冒的發生。 但這不是說不要加衣服, 而一味地去追求“涼”, 問題是要加得適當。
同時, 為了提高人體在冬天的禦寒能力, 呼吸道抵抗力較弱的人, 應進行秋季鍛煉, 以保證機體順利地從夏熱與秋涼“接軌”, 以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與抗寒能力。
二、調養精神
宋代大養生家陳直說:“秋時淒風慘雨, 老人多動傷感, 若顏色不樂, 便須多方誘說, 使役其心神, 則忘其秋思。 ”所謂淒風慘雨, 是形容在秋風掃落葉之後, 當人們身臨草枯葉落、花木凋零的深秋之時, 霜降已至, 自然界的秋風、秋雨常令人出現秋愁。
因此要重視精神調養。 要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換, 及時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 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陰虛的人, 肝火易旺, 動輒發脾氣,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
到了秋季, 其燥象更為明顯。 因此, 預防秋燥的另一環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 並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 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 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三、調整飲食
“民以食為天”, 飲食調理對身體的保健功能不可忽視。
1、多喝防“燥”藥粥當人們出現“秋燥”狀況時, 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滋陰潤肺, 如沙參、百合、銀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適量煮粥, 還有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早晚服食, 潤肺生津, 養陰清燥。 天氣驟涼, 脾胃也要調理, 用白扁豆、淮山藥煲湯或燉粥, 健脾和胃, 加蘿蔔效果更好。
2、多吃流質食物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 以養陰潤燥, 彌補損失的陰潤。
3、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傷人的津液。 多數蔬菜、水果有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 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水分, 能補充人體的津液。 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之性。秋季推薦選擇的水果有梨、柑橘、柿子、石榴、葡萄、大棗、荸薺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四、調節運動
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專案。但是在運動調養中,要注意6個事項。
1、注意衣著防止感冒
秋季清晨的氣溫已經有些低了,鍛煉時一般出汗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涼感冒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能一起床就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而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時間。尤其是老人,在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關節,稍微休息一會兒再下床。
2、做好準備防止拉傷
運動之前的準備活動非常必要,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容易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3、晨跑鍛煉不宜路邊
秋天在林陰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氣有利於人體健康。但是在城市中,不少人為了省事,就在馬路邊慢跑來鍛煉,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
秋季氣候乾燥,灰土容易飛揚起來,使空氣受到污染,在馬路邊跑步,肺活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所以晨跑和鍛煉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乾淨的地方進行,而不宜在馬路邊慢跑。
4、及時補水防止秋燥
秋天,氣候乾燥,溫度降低,人體內容易積一些燥熱,而且秋季空氣中濕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唇乾裂、鼻子出血、大便乾燥等症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水分,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會加重。
因此,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或是平時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等食物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如果運動量較大,出汗過多,還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食鹽,以維持體內酸堿平衡。
另外,還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蓮子等清補之品,以順應肺臟之性。秋季推薦選擇的水果有梨、柑橘、柿子、石榴、葡萄、大棗、荸薺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過食或暴食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四、調節運動
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專案。但是在運動調養中,要注意6個事項。
1、注意衣著防止感冒
秋季清晨的氣溫已經有些低了,鍛煉時一般出汗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涼感冒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能一起床就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而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時間。尤其是老人,在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關節,稍微休息一會兒再下床。
2、做好準備防止拉傷
運動之前的準備活動非常必要,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煉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容易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3、晨跑鍛煉不宜路邊
秋天在林陰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氣有利於人體健康。但是在城市中,不少人為了省事,就在馬路邊慢跑來鍛煉,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
秋季氣候乾燥,灰土容易飛揚起來,使空氣受到污染,在馬路邊跑步,肺活量增加,會吸入更多的灰塵和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所以晨跑和鍛煉最好選擇在公園等安靜又乾淨的地方進行,而不宜在馬路邊慢跑。
4、及時補水防止秋燥
秋天,氣候乾燥,溫度降低,人體內容易積一些燥熱,而且秋季空氣中濕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唇乾裂、鼻子出血、大便乾燥等症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水分,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會加重。
因此,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或是平時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等食物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如果運動量較大,出汗過多,還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食鹽,以維持體內酸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