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女人>正文

不吃主食反而會更健康?

最近, 盛產各路奇葩養生傳言的朋友圈又有最新力作, 有一種說法宣稱, 現代人類之所以會被肥胖、心臟病、癌症、阿爾茨海默症等各類慢性疾病困擾, 罪魁禍首就在於“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 因此, 如果不吃主食我們反而會更健康, 這是真的嗎?

碳水化合物就這麼萬惡嗎?

朋友圈的說法表示, 人類的基因決定了身體機能對脂肪和膽固醇的依賴, 碳水化合物和糖取而代之以後, 我們的身體就出現了諸多問題, 餐後血糖過高就是其中最主要的。 餐後血糖過高不僅僅會引發糖尿病, 還是加速大腦衰老的一個因素,

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的原因。

所以作者的結論是, 我們應該減少主食的比例, 而更多的吃肉類和蔬菜。

低主食的飲食不適合所有人

作者這種說法自然是片面的, 要想健康飲食, 正常人理應按照比例攝入各種食物, 做到飲食均衡, 片面多吃主食、多吃肉類都是不科學的。

當然, 像糖尿病患者以及麩質過敏的人士, 的確應該減少主食, 特別是澱粉類的攝入量。

但如果是正常人, 就沒必要過分追求低主食的飲食, 否則由於無法消化過多的魚肉類, 實際攝入的能量大幅度減少, 會出現饑餓節食和蛋白質營養不良狀態。

家庭醫生線上編輯給大家介紹一個健康的搭配比例,

每天攝入200-300克左右的澱粉和果蔬含的果糖, 減肥時可以稍低, 但不應低於120克。 可以選擇吃更多消化慢、高膳食纖維、低血糖反應的主食, 如燕麥、蕎麥、黑米、豆類等各種粗糧, 再配合大量蔬菜和少量的魚肉蛋奶。 這種飲食結構, 既能避免吃大米白麵過度升高血糖的麻煩以及過多攝入麩質的問題, 又能減輕肝臟和腎臟的負擔。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