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 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情, 古代人都是蹲著如廁, 現代馬桶的設計讓人們可以不必蹲著上廁所, 但是, 有人認為馬桶會導致便秘、痔瘡等疾病, 坐著如廁真的會導致痔瘡、便秘嗎?
1蹲, 確實更順暢
認為蹲姿排便比坐姿好的理論依據主要在於一塊被稱為“恥骨直腸肌”(puborectalis)的肌肉。 這塊肌肉從一側恥骨出發, 在直腸後面繞一圈, 再回到另一側恥骨, 形成一個環, 正好把直腸鉤拉住, 使直腸形成一個尖端向前的角度, 稱為“肛腸角”(anorectalangle)。 一般坐姿的肛腸角大約是80-90°, 而蹲姿時肛腸角可以達到100°左右。
2坐, 與疾病無關
這麼看來, 似乎確實是蹲姿排便比坐姿更好。 且慢, 由“蹲姿排便肛腸角更大”推得“蹲姿排便減少便秘”的結論, 隱含了一個前提, 那就是“便秘是由肛腸角太小引起的”。 但事實上, 更大的肛腸角雖然可以使排便時用力更少, 減少排便時間, 但是便秘發病的決定性因素卻不是肛腸角。
導致便秘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1年齡。 長者比年輕一輩較常出現便秘。 不過, 疾病及藥物也是一個十分重要誘因。
2抑壓便意。
3生活習慣產生變化, 例如假期、外遊。
4懷孕或更年期期間荷爾蒙產生變化。
5南瓜汁倒在鍋中煮開, 加上鹽和糖調味, 再加上水澱粉勾芡, 裝在盤裡,
提示:南瓜有補中益氣, 潤肺軟便的功效, 松子可滋陰、益肺、潤腸。 本品補中益氣, 潤肺清腸, 適合便秘的患者食用。
二冬脊髓湯材料:豬或是羊或者牛脊髓, 天冬, 麥冬, 熟地黃, 生地黃, 人參等各適量。
做法:1將天冬, 麥冬, 熟地黃, 生地黃, 人參都清洗乾淨切好。
2將以上材料和脊髓一起放在燉鍋內, 加上蓋子, 用小火隔水燉3個小時左右, 加點鹽調味後就可以出鍋了。
提示:滋陰, 補髓, 適用於氣血不足, 腎虛, 便秘的患者食用。
蘿蔔柏仁湯材料:蘿蔔, 柏子仁, 鹽, 食用油等各適量。
做法:1將蘿蔔洗乾淨後切成絲放碗裡備用。
2將蘿蔔絲用食用油炒後, 加上柏子仁, 加入適量的清水, 用中火煮熟, 加鹽調味就可以出鍋了。
提示:中醫認為蘿蔔有消食,
1富含纖維的食物
緩解便秘的關鍵是要軟化糞便, 而進食大量富含纖維的食物有助於此。 纖維可增加糞便量, 並有助於糞便正常成形, 故富含纖維的飲食可緩解便秘。 富含纖維的食物有新鮮水果、番茄、捲心菜、西蘭花等蔬菜, 草莓、黑莓、核桃、小麥、米糠、全穀物等。 這些食物有助於軟化糞便, 幫助排便。
2堅果
杏仁中含有豐富的纖維, 可作為一種天然緩瀉劑, 適量進食有助於改善便秘。 對於長期慢性便秘的患者來說, 每天進食35-40g生杏仁可有效改善腸道運動, 緩解便秘。
3豆類食物
進食豆類食物同樣有助於改善便秘。 腰果、斑豆、青豆因富含纖維,
4優酪乳
優酪乳也可改善便秘症狀。 據觀察, 飲食中缺乏優酪乳可能會導致便秘。 優酪乳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 這對食物的正常消化非常重要。 益生菌的缺乏不利於消化過程, 可導致便秘。 實際上, 進食優酪乳也是治療多種消化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
5水
導致糞質幹結的另一個原因是飲水不足。 因此, 除了進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外, 每日尚需攝入足夠的水分。 單單增加纖維攝入量而不攝入足夠的水分不能有效緩解便秘。 便秘患者應增加水分以及果汁、蔬菜汁等液體的攝入量。 每天飲6-8杯水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運動。
結語:很多人在排便的時候由於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