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藥用價值
蒲公英又稱尿床草、蒲公草、西洋蒲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oraxacum mongolicumHand. Mazz.、鹼地蒲公英Toraxacum borealisinenseKitam. 或同屬數種植物的乾燥全草。 對於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 它具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C及礦物質, 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 另外葉子還有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淨血功效, 根則具有消炎作用, 可以治療膽結石、風濕, 不過在沒有專業醫師指導下還是不要擅自使用為佳, 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去雀斑, 可說是非常有用的一種香藥草, 新鮮蒲公英要選擇葉片乾淨、略帶香氣者, 乾燥蒲公英則選顏色灰綠、無雜質、乾燥者。
蒲公英屬菊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據《本草綱目》記載, 它性平味甘微苦, 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及催乳作用, 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 無論煎汁口服, 還是搗泥外敷, 皆有效驗。 此外, 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 被廣泛應用於臨床。 《本草綱目》有句雲:“蒲公英嫩苗可食, 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 ”《神農本草經》、《唐本草》、《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均給以高度評價。
蒲公英的食療價值
用於疔瘡腫毒, 乳癰, 瘰癘, 目赤, 咽痛, 肺癰, 腸癰, 濕熱黃疸, 熱淋澀痛。 治急性乳腺炎, 淋巴腺炎, 瘰癘, 疔毒瘡腫, 急性結膜炎, 感冒發熱, 急性扁桃體炎, 急性支氣管炎、胃炎, 肝炎, 膽囊炎, 尿路感染, 蟲蛇咬傷。
此外, 蒲公英還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助消化, 增食欲, 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還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種腫癌等功效。
食用禁忌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1.用量過大
常規用量煎服後, 偶見有胃腸道反應, 如噁心、嘔吐、腹部不適及輕度泄瀉。 大劑量(30g/kg)灌服煎劑3天, 尿中可出現少量管型, 腎小管上皮細胞濁腫。
2.過敏反應
服用蒲公英煎劑、蒲公英酒浸劑後, 個別人會出現蕁麻疹、全身瘙癢等過敏反應。 蒲公英注射劑靜脈滴注後, 亦偶有寒戰、面色蒼白、青紫或精神症狀。
3.藥不對證
主要是寒熱不分, 不加辨證而濫用蒲公英治療各種感染。 用蒲公英一般不會有不良反應, 但少數感染屬於陰寒證, 無熱象, 病程多較長, 病人體質虛弱。
怎麼辨別蒲公英的好壞?
蒲公英商品以葉多、色灰綠、根粗長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