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懷疑讓你的身體變得不健康

有時候, 病不是外界給予我們的, 而是我們自己由裡及外自找來的麻煩, 比如說疑病症。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身體, 每天記得做好防範措施, 那麼你的精神狀況一般可以和身體狀態一樣天天向上;如果你時常懷疑自己有毛病的話, 那麼就算沒有病最後也會變成有, 為什麼呢?這就是心理的力量。

疑病症又稱疑病性神經症。 其表現為對自身健康狀況過分關注, 常為自己身體極微小的變化而感到極大的不安。 甚至深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 常常訴說有某些軀體的特殊不適感覺, 認為這些不適是由於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

或是異物、蟲子進入體內的結果。 為此而憂心忡忡, 四處求醫。 但經檢查卻不能證實有他所認為的那種疾病。

這些患者似乎有一種特殊的能力, 一般人不容易覺察的身體內部活動, 他卻能覺察, 如心臟的跳動、腸胃的蠕動。 這是因為他過分關注自己身體的反應, 異常敏感的結果。 患者對身體各種不舒服很敏感, 而這種不舒服又往往成為他所認定的新“病變”的先兆。 這樣不斷反復迴圈, 便感覺到身體的“疾病”越來越嚴重了。

有這樣一個病例:一個女病人眉頭緊皺, 滿臉憂愁, 緩緩地向醫生訴說她的病情:半年前的一天, 她突然感到心臟跳得特別快, 胸部發悶, 心想可能心臟有毛病了, 趕緊到醫院檢查。

檢查後, 醫生說她心臟沒有問題。 她不相信, 又到另一家醫院檢查。 結果醫生還是維持“原判”。 她認定這些醫生水準低、技術差或不負責任, 這麼嚴重的心臟病居然檢查不出來。 就這樣半年轉了十多家醫院。 而她感覺到自己的“心臟病”越來越嚴重了。

“可能是我的心臟病沒治了, 要不各家醫院怎麼都不肯收治呢?”越想越怕, 越怕越緊張, 越感到心臟脈搏跳動得快。 以至心悸氣促、兩腿發軟、頭昏腦脹, 站立不穩。 她堅持認為自己有嚴重的心臟病, 訴說了自己的許多不適症狀。 接診她的有豐富經驗的李醫生在耐心聽了她的述說、詳細翻閱了她在各醫院的檢查診斷, 認真給她作了各項檢查後, 確定她的心臟器官確實沒有病變, 各醫院的診斷是正確的。

但李醫生判斷這位女子又確實有病, 不過不是心臟病, 則而是心理疾病——疑病症。

從個性心理特徵上分析, 疑病症患者大多有偏執性格(或稱多疑與執拗性格), 主要表現為多疑又多心, 過分敏感, 固執己見、自負、好妒忌、自我評價高、內向、依賴性高、意志薄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等特點。

對疑病症的治療多採用支援性心理療法。 任何一種心理治療都能給予病人某種程度的精神支持。 如果治療者提供的支援構成心理治療的主要內容, 那麼這種治療方法就稱為支持性心理療法。

治療者提供支援的主要內容包括:向患者提供必要的知識、鼓勵和提高患者與疾病鬥爭的自信心, 給患者以指導, 提供如何對待疾病、處理好各種關係和改善社會生活環境的方法。

運用支持性談話療法治療疑病症時, 要對病人認為的“病情”進行解釋, 說明其所講的相應部位無器質性病變, 鼓勵病人與自己的心理疾病作鬥爭, 提高戰勝“心病”的信心。

當需要病人採取行動配合治療而病人又猶豫不決時, 敦促鼓勵其採取行動。 給予病人適當的指導, 告訴他如何對付疾病、安排休息與生活, 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如何調整好社會因素各方面的關係, 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等等。

在應用支持性心理療法時,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取得病人的信任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 只有獲得病人的信任, 他才會對治療者言聽計從, 配合治療。 其實, 治療必須在病人詳細傾訴之後,

在詳細的軀體檢查與一定的實驗室檢查之後進行。 這樣, 一方面可使治療者心中有數, 別一方面以示慎重, 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再次, 在對病人進行解釋、鼓勵、安慰、保證、指導時, 必須親切、明確和肯定, 深入淺出, 有科學性, 有事實根據, 從而使病人理解和信服, 才能產生好的治療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