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便秘是產婦常有的症狀,
多是因產後失血而致血虛、氣虛、津傷,
如不及時治療,
常導致痔瘡、脫水、肛裂甚至出現子宮脫垂等一系列後遺症。
從懷孕初期到孩子降生,
媽媽們要經受各種各樣的“磨難”,
而頻繁便秘就是其中一件。
大多數新媽媽在產後頭幾天會發生便秘,
這雖然不是大病,
但卻會造成各種不適和痛苦:便秘會引起腹脹,
食欲下降。
便秘還會加重痔瘡的症狀,
大多數新媽媽在懷孕期間由於子宮增大,
壓迫下腔靜脈,
患有程度不同的痔瘡。
便秘影響媽媽產褥期的身體恢復。
正常的排便節奏:如果產前灌腸者,
產婦產後2-3天才解大便;若產前未灌腸者,
產婦可能1-2天首次排便。
一旦在產後超過3 天未解大便,
應注意便秘的出現;如果便秘持續3 天以上,
則一定要請醫生予以適當的處理。
產後便秘是指大便不通暢,
排便時間延長,
質乾燥堅硬,
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難的一種病症。
在臨床上可單獨出現,
亦可伴隨其它疾病出現。
在《傷寒論》中,
有“陽結”、“陰結”及“脾約”等名稱,
後世根據病因病理及臨床症狀的不同,
將本病分為“熱秘”、“冷秘”、“氣秘”、“虛秘”等4類。
因而便秘的治療,
並非單純通下就能完全解決,
而是必須隨著不同致病原因,
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