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症狀性低血壓
即血壓雖低,
但因老年人活動量小,
工作多系坐位而對低血壓耐受較好,
所以在安靜狀態可無症狀;但在應激狀態時,
因老年人自動調節血壓功能降低,
腦部血流不能得以及時、充分供應而出現症狀。
2、症狀性低血壓
收縮壓低至13.4~9.3kPa(100~70mmHg)時,
通過自身調節機制,
大部分人的腦血流灌注尚可得到保證;但收縮壓不足9.3kPa(70mmHg)時,
因已不能保證大腦正常活動所需的起碼的血流灌注而出現腦缺血症狀。
輕者可糾正,
重者易成為不可逆性,
預後差。
3、體位性低血壓
由臥位自動變為直立位時出現明顯血壓降低,
稱為體位性低血壓。
其具體標準如下:受檢者安靜仰臥10min然後每分鐘測血壓、脈率1次,
直至2次血壓值近似時,
取其平均值作為體位變化前的血壓值。
之後,
讓其自動站起,
將右上臂置於與心臟相同的水準,
再測血壓、脈搏。
記錄即時及其後每分鐘的資料與站起前相比較,
共記錄7min。
立後血壓至少下降2.7/1.3kPa(20/10mmHg)或收縮壓降至10.7kPa(80mmHg)以下,
且維持2min以上。
近年來,
國內已有人應用電動平臥-直立傾斜床,
配以自動、定時心電圖、血壓、脈率監測儀來診斷直立性低血壓或直立性暈厥,
更為方便、安全、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