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失眠的中醫辨證與分型治療

失眠中醫稱不寐, 以經常性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主要特徵, 是中醫神志病中常見的一種病證。 不寐病名出自《難經·第四十六難》, 中醫古籍中亦有“不得臥”、“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稱。 臨證輕者入寐困難, 時寐時醒, 醒後不能再寐, 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徹夜不寐。 人體正常睡眠乃陰陽之氣自然而有規律地轉化結果, 這種規律如果被破壞, 就可導致不寐症。 其病因、病機主要有虛實兩方面, 實者為七情內傷、肝失條達、飲食失節、痰熱上擾;虛者為心腎不交、水火不濟、勞倦過度、心脾兩虛。

臨床對不寐症的辨證宜遵循三個要點。

一是辨輕重 不寐的病證輕重, 與其病因、病程長短有關, 要通過不同的臨床表現加以辨別。 輕證為少眠或不眠, 重者徹夜不眠;輕者數日即安, 重者成年累月不解, 苦於入睡困難。

二是辨虛實 不寐的病性有虛實之分。 虛證屬陰血不足、心腦失其所養, 表現為體質瘦弱、面色無華、神疲懶言、心悸健忘, 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腎失藏精、腦海空虛所致。 實證為火盛擾心、或瘀血阻滯, 表現為心煩易怒、口苦咽幹、便秘溲赤、胸悶且痛, 多由心火亢盛、肝鬱化火、痰火鬱滯、氣血阻滯所致。

三是辨受病臟腑 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腦。 由於心神被擾或心神失養、神不守舍而致不寐。 亦因腎精虧虛、腦海失滋、神不守持而致失眠。

同時, 其他臟腑如肝、膽、脾、胃、腎的陰陽氣血失調, 也可擾動心腦之神而致不寐。 如急躁易怒而不寐者, 多為肝火內擾;入睡後易驚醒者, 多為心膽虛怯;面色少華, 肢倦神疲而不寐者, 多為脾虛不運, 心神失養。

治療三要點

一是注重調整臟腑陰陽氣血 由於不寐主要因臟腑陰陽失調、氣血失和, 以致心神不寧而不寐。 因而首先應從本而治, 著重調治所病臟腑及其氣血陰陽, 以“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為總則, 應用補益心脾、滋陰降火、交通心腎、疏肝養血、益氣鎮驚、化痰清熱、和胃化滯、活血通絡等法, 由此使氣血和調、陰陽平衡、臟腑功能恢復正常。 心神守舍, 則不寐可愈。

二是安神定志為其基本治法 不寐的病機關鍵在於心神不安,

因而安神定志為本病的基本治法, 其中主要有養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陰安神、益氣安神、鎮肝安神、補腦安神等不同治法。

三是加強精神療法 情志不舒或精神緊張、過度焦慮等精神症狀是導致不寐的常見因素, 因而消除顧慮及緊張情緒, 保持精神舒暢, 是治療不寐的重要方法之一, 每每可取到藥物所難以達到的療效。

不寐十證型

具體而言, 趙永厚博士在臨診實踐中將不寐症辨證分型為10個證型, 並一一列舉出證候、治法和方藥——

(1)熱擾神明

[證候] 面紅目赤, 夜難入寐, 心煩意亂, 身熱口渴, 胸悶脹滿, 頭昏頭痛, 口燥唇焦, 大便秘結, 小便短赤, 舌質紅, 苔黃燥, 脈沉數。

[治法] 清熱通腑, 清腦安神。

[方藥] 涼膈散(《和劑局方》) :川大黃、樸硝各10g,

甘草6g, 梔子10g, 薄荷6g, 黃芩9g, 連翹l5g, 竹葉10g, 蜂蜜少許。

(2)肝鬱化火

[證候] 不寐, 性情急躁易怒, 不思飲食, 口渴喜飲, 目赤口苦, 小便黃赤, 大便秘結, 舌紅, 苔黃, 脈弦而數。

[治法] 疏肝瀉火, 清腦安神。

[方藥] 龍膽瀉肝湯(《蘭室秘藏》):龍膽草6g, 黃芩、梔子各9g, 澤瀉l2g, 木通、車前子各9g, 當歸3g, 生地黃9g, 柴胡、生甘草各6g。 同時, 可加茯神、龍骨、牡蠣鎮驚定志, 安神入眠;如胸悶脅脹、善太息者, 加郁金、香附疏肝解鬱。

(3)痰熱內擾

[證候] 不寐頭重, 痰多胸悶, 惡食噯氣, 吞酸噁心, 心煩口苦, 目眩, 苔膩而黃, 脈滑數。

[治法] 化痰醒腦, 清熱安神。

[方藥]  清火滌痰湯(《醫醇賸義》) :丹參15g, 橘紅、膽星、薑蠶各為10g, 菊花15g, 杏仁、麥門冬各10g, 茯神12 g, 柏子仁、貝母各10g, 竹瀝半杯, 薑汁1滴。 若痰食阻滯、胃中不和者, 加半夏、神曲、山楂、萊菔子以消導和中;若心悸不安者,
加珍珠母、朱砂以鎮驚定志;若痰熱重而大便不通者, 可加服礞石滾痰丸, 降火瀉熱、逐痰安神。

(4)胃氣失和

[證候] 胸悶噯氣, 脘腹不適而不寐, 噁心嘔吐, 大便不爽, 腹痛, 舌苔黃膩或黃燥, 脈象弦滑或滑數。

[治法] 和胃健脾, 化滯安神。

[方藥] 半夏秫米湯(《靈樞·邪客》):半夏9g, 秫米30g。 苦宿食積滯較甚, 而見噯腐吞酸, 脘腹脹痛者, 可加服保和丸, 以圖消導和中安神之功。

(5)瘀血內阻

[證候] 煩擾不安, 頭痛如刺, 心慌心跳, 夜不成寐;或合目而夢, 且易驚醒, 甚則數日毫無睡意, 神情緊張, 痛苦不堪, 舌多暗紫, 脈多弦細而澀。

[治法] 理氣化瘀, 通竅安神。

[方藥] 血府逐瘀湯 (《醫林改錯》) 化裁:當歸、生地黃各為9g, 桃仁l2g, 紅花9g, 枳殼、赤芍各6g, 柴胡3g, 甘草6g, 桔梗、川芎各5g,酸棗仁15g,珍珠母l2g,生龍齒l5g。

(6)心脾兩虛

[證候] 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夢多,易醒再難入睡,兼見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方藥] 歸脾湯(《濟生方》):黨參10g,黃芪l8g,白術、茯神各10g,炒酸棗仁l8g,龍眼肉10g,木香、甘草各6g,當歸l2g,遠志10g,生薑3 g,大棗10枚。若失眠較重,加五味子、合歡花、夜交藤、柏子仁以助養心安神,或加龍骨、牡蠣以鎮靜安神;若血虛較甚,加熟地黃、白芍、阿膠以補血充腦;若脘悶納呆、舌苔厚膩者,加半夏、陳皮、茯苓、厚樸以健脾理氣化痰。

(7)陰虛火旺

[證候] 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腰酸,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幹,或口舌糜爛、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滋陰清心,養腦安神。

[方藥] 黃連阿膠湯 (《傷寒論》) :黃連9g,阿膠12g,黃芩10g,白芍l8g,雞子黃2枚。若陽升面熱微紅、眩暈、耳鳴者,可加牡蠣、龜版、磁石等重鎮潛陽,陽升得平,陽入于陰,即可入寐;若不寐較甚者,加柏子仁、棗仁養心安神。

(8)心膽氣虛

[證候] 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心悸,遇事善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舌淡,脈弦細。

[治法] 益氣鎮驚,安神定志。

[方藥] 安神定志丸 (《醫學心悟》):人參9g,茯苓、茯神各12g,遠志10g,石菖蒲9g,龍齒30g。若血虛陽浮、虛煩不寐者,宜用酸棗仁湯,方中以棗仁安神養肝為主;川芎和血以助棗仁養心;茯苓化痰寧心,助棗仁安神;知母清膽寧神。如病情較重,可二方合用;若心悸較甚者,前方基礎上加生牡蠣、朱砂以加強鎮靜安神之力。

(9)心腎不交

[證候] 心煩不寐,頭暈耳鳴,煩熱盜汗,咽幹,精神委靡,健忘,腰膝酸軟;男子滑精陽痿,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交通心腎,補腦安神。

[方藥] 交泰丸 (《醫方集解》):黃連9g,肉桂3g。若以心陰虛為主,可用天王補心丹; 若以腎陰虛為主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加夜交藤、酸棗仁、合歡皮、茯神之類,以安神寧志、補心滋腎。

(10)肝鬱血虛

[證候] 難以入睡,即使入睡,夢多易醒,或胸脅脹滿,善歎息,易怒急躁,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疏肝養心,安神鎮驚。

[方藥] 酸棗湯(《金匱要略》):酸棗仁18g,甘草6g,知母12g,茯神10g,川芎6g。若肝郁較甚,鬱久化火較甚者可參照肝鬱化火證治,亦可用丹梔逍遙散加忍冬藤、夜交藤、珍珠母、柏子仁治之。 桔梗、川芎各5g,酸棗仁15g,珍珠母l2g,生龍齒l5g。

(6)心脾兩虛

[證候] 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夢多,易醒再難入睡,兼見心悸健忘,頭暈目眩,肢倦神疲,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 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方藥] 歸脾湯(《濟生方》):黨參10g,黃芪l8g,白術、茯神各10g,炒酸棗仁l8g,龍眼肉10g,木香、甘草各6g,當歸l2g,遠志10g,生薑3 g,大棗10枚。若失眠較重,加五味子、合歡花、夜交藤、柏子仁以助養心安神,或加龍骨、牡蠣以鎮靜安神;若血虛較甚,加熟地黃、白芍、阿膠以補血充腦;若脘悶納呆、舌苔厚膩者,加半夏、陳皮、茯苓、厚樸以健脾理氣化痰。

(7)陰虛火旺

[證候] 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腰酸,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幹,或口舌糜爛、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滋陰清心,養腦安神。

[方藥] 黃連阿膠湯 (《傷寒論》) :黃連9g,阿膠12g,黃芩10g,白芍l8g,雞子黃2枚。若陽升面熱微紅、眩暈、耳鳴者,可加牡蠣、龜版、磁石等重鎮潛陽,陽升得平,陽入于陰,即可入寐;若不寐較甚者,加柏子仁、棗仁養心安神。

(8)心膽氣虛

[證候] 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心悸,遇事善驚,氣短倦怠,小便清長,舌淡,脈弦細。

[治法] 益氣鎮驚,安神定志。

[方藥] 安神定志丸 (《醫學心悟》):人參9g,茯苓、茯神各12g,遠志10g,石菖蒲9g,龍齒30g。若血虛陽浮、虛煩不寐者,宜用酸棗仁湯,方中以棗仁安神養肝為主;川芎和血以助棗仁養心;茯苓化痰寧心,助棗仁安神;知母清膽寧神。如病情較重,可二方合用;若心悸較甚者,前方基礎上加生牡蠣、朱砂以加強鎮靜安神之力。

(9)心腎不交

[證候] 心煩不寐,頭暈耳鳴,煩熱盜汗,咽幹,精神委靡,健忘,腰膝酸軟;男子滑精陽痿,女子月經不調,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交通心腎,補腦安神。

[方藥] 交泰丸 (《醫方集解》):黃連9g,肉桂3g。若以心陰虛為主,可用天王補心丹; 若以腎陰虛為主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加夜交藤、酸棗仁、合歡皮、茯神之類,以安神寧志、補心滋腎。

(10)肝鬱血虛

[證候] 難以入睡,即使入睡,夢多易醒,或胸脅脹滿,善歎息,易怒急躁,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疏肝養心,安神鎮驚。

[方藥] 酸棗湯(《金匱要略》):酸棗仁18g,甘草6g,知母12g,茯神10g,川芎6g。若肝郁較甚,鬱久化火較甚者可參照肝鬱化火證治,亦可用丹梔逍遙散加忍冬藤、夜交藤、珍珠母、柏子仁治之。
相關用戶問答
  • 4回答

    調節失眠的方法有哪些 失眠需要去醫院嗎

    你好,治療失眠,首先建議自我調整: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使人體的生物鐘處在一個相對穩定和諧的狀態,調節自己的情緒,部分情緒的波動也可以引起睡眠的障礙,調整自己的飲食,晚上臨睡前不要用咖啡濃茶等提神的飲... [詳細答案]

  • 4回答

    失眠有哪些原因 失眠的治療方法有

    導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環境原因、個體因素、軀體原因、精神因素、情緒因素等。但是,主要還是與自身平時生活習慣及規律有關。 避免失眠應少喝妨礙睡眠的咖啡和茶,避免情緒刺激。睡前應該喝點熱牛奶,等安神的飲品... [詳細答案]

  • 2回答

    失眠的原因及有效治療方法有哪些

    你好,和壓力大有關係的,考慮你是神經衰弱引起的,不要擔心。可以口服穀維素,健腦補腎丸試試,注意休息,適當運動,放鬆心情,慢慢會改善 祝你健康 [詳細答案]

  • 3回答

    造成失眠的病因有哪些 需要怎麼治療

    心理因素如焦慮、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心情不愉快等會使人產生心理和生理反應,導致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造成大腦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失眠。 建議您睡前聽一些輕音樂有助於睡眠,語言是第二信號系統,具有強大的... [詳細答案]

  • 3回答

    失眠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你好,從中醫角度看,你這是屬於失眠的症狀,中醫中失眠分為五種類型:肝鬱化火、痰熱內擾、陰虛火旺、心脾兩虛、心膽氣虛,你這種症狀是肝鬱化火的表現。 調整情緒:樹立信心,加強自信。尋求合理、有效的方法戰...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