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
人工養蠍應以養殖、捕捉的各種昆蟲為飼料。 可捕捉的昆蟲有蟋蟀、螞蟻、蠐螬、蚯蚓、蜈蚣等, 但捕捉昆蟲受季節和天氣影響, 難以滿足蠍子食用的需要。 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人工養殖黃粉蟲、地鱉蟲、無菌蠅等, 黃粉蟲既可滿足蠍子生長發育的需要, 也能和蠍子長期共處在一塊, 即使蠍子吃不掉, 蟲還是活的, 不會污染環境, 所以養蟲喂蠍是最佳選擇。 喂給黃粉蟲的飼料內必須摻有一定量的蛋雞配合飼料和少量胱氨酸, 以利於仔蠍脫皮。
溫度
蠍子屬於變溫動物, 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 它也由冬眠開始蘇醒活動、生長和產仔。
濕度
動物生長離不開水, 蠍子也一樣。 蠍子從兩方面獲得水分:一是生存環境(濕度), 通過體表吸收水分;另一方面是通過進食及飲水直接獲得。 溫度的高低對濕度的要求是相對應的, 即:溫度低則濕度小, 溫度高則濕度大。 冬眠時蠍窩內土壤的含水量應為15%。 冬眠蘇醒後, 窩內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到20%。 當蠍子開始生長發育時, 含水量可提高到25%以上。 當蠍子生長發育加快時, 蠍窩土壤含水量必須提高到30%以上, 並且還要有清潔的飲水供吸取。
產仔
1、降低密度。 當蠍子快要臨產時, 飼養密度要降下來, 可將壘窩的瓦片四角各墊1釐米厚的小瓦片, 使瓦片與瓦片之間留有1釐米空間,
2、公母要分開。 當蠍子臨產時, 應將公母蠍及時分開飼養, 有條件的可採用單穴式飼養, 即一隻母蠍放入一個瓶子或杯子, 瓶子或杯子要放3釐米厚的蠍窩墊土, 以利於保持濕度。 臨產蠍的辨認方法為:孕前蠍子尾巴和背部中心線在同一條線上, 懷孕後, 尾巴偏移到另一側, 好像沒有長在中線上。 平時蠍子尾巴向上卷起, 約到臨產時前4天左右尾巴尖部已拖地, 並活動緩慢, 這時, 可用手抓住尾巴將母蠍慢慢翻過身來,
3、投足飼料。 產仔期間一定要讓母蠍吃飽吃好, 臨產期間在晚8點~9點投喂, 清早要將未吃完的蟲子及時撿出。 蠍子喜歡捕食活動力強的昆蟲, 原因是蠍子視力低下, 主要靠超聲波捕食, 如蟲子活動減少, 蠍子就不容易捕到。 蟲子活動生長的溫度低於蠍子5℃~10℃, 剛放入蠍窩內的蟲子忍受不了高溫, 活動加快, 正適宜蠍子捕食。 次日清晨, 蟲子經過長時間高溫和憋悶, 活動大大降低, 已不適合蠍子採食, 應及時撿出。
4、給足飲水。 母蠍臨產期, 應給投喂蠍子的黃粉蟲多喂新鮮菜葉, 讓蠍子吃含水量大的蟲子, 以增加體內含水量。 同時, 將無毒的海綿蘸少許水, 以不滴落為宜,
5、母、仔適時分離。 為了使仔蠍成活率提高, 母蠍應在產仔後10天左右及時分離, 可以使母蠍早日恢復元氣, 在18天左右的發情期中早日懷仔, 同時也避免仔蠍殘食。
6、產仔環境。 產仔期間環境要安靜, 無噪音, 環境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