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的一個流派, 有很多人喜歡練習孫式太極拳。 那麼, 今天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於孫式73式太極拳的第一段動作名稱以及動作要領解釋。 下面趕緊跟著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吧!
73式太極拳
第一段動作:
一、 起勢
預備勢, 兩腳跟併攏, 兩腳尖外展, 成一個“八”字形, 大約90度有樣子, 身體保持自然中正, 心靜體松。
起勢動作, 右腳以腳跟不軸, 腳尖內扣, 轉向正前方, 假如我們面向南起勢, 左腳尖還是東南方向, 身體微微的半面向左轉。
二、攬劄衣
兩手輕輕的舉起來, 與肩同高, 手心相對, 好象抱著一個球,
三、開手
轉身開手。 後腳腳跟著地, 腳跟內轉, 前腳尖內扣, 把兩手收向胸前, 掌心相對, 同時慢慢拉開, 與肩同寬, 虎口與兩肩窩相對。
四、合手
兩手微微收縮, 與頭同寬, 同時把左腳跟提起來, 這就成了內丁步, 兩腳平行腳尖向前, 右實左虛, 左腳跟提起來。
五、左單鞭
左腳分開一步, 手掌翻轉向前, 重心左移, 兩手向左右分開, 掌心轉向外, 右腿自然蹬直, 眼看右手, 這個步型叫橫襠步, 也叫做側弓步, 重心還是一實一虛, 兩腳平行向前, 或略成一些“八”字, 手自然的展開, 與肩同高。
六、提手上勢
右腳內收成個內丁步, 右手向下劃弧收到襠前, 左手上舉收到上額前。
七、白鶴亮翅
右手提起, 左手下落, 右腳上步, 然後兩手一齊從胸前推出去, 後腳相隨, 收成一個內丁步, 兩手前推, 眼看前方, 沉肩垂肘, 兩臂微屈, 指尖向上, 踏腕豎指, 虎口撐開。
八、開手
同上。
九、合手
同上。
十、左摟膝拗步
翻轉兩掌, 分開, 左轉身, 上步, 摟膝, 推掌, 跟步, 成後丁步, 轉向正東, 手法是左摟右推。
十一、手揮琵琶
右腳後撤, 逢退必撤, 收於右腳的前方, 腳前掌著地, 成前丁步, 兩手交錯, 手心向內並相對, 右手停於左手的內側, 兩手指尖向前, 虎口和拇指都向上。
十二、進步搬攔捶
左腳上步, 腳尖外撇, 一右掌翻出去, 左掌摟回來, 收至胸前, 二右腳上步, 左搬, 左腳再上一步, 攔掌, 握拳, 跟步, 成後丁步, 打拳, 左拳停在右肘的下邊, 拳心向下, 虎口向內, 右拳拳眼向上。 攻防含意是, 搬、攔是格擋, 防守的意思, 目的上擋開對方的進攻, 一搬向外叫做格, 二攔是向外攔擋, 進步是連續上步。
十三、如封似閉
兩手後撤, 同時變掌, 右腳退步, 左腳撤步成前丁步, 兩掌收到胸前。
十四、抱虎推山
再上步兩後再推出去, 再跟步。 此動的攻防含意是先向後引進, 再向前進攻, 在手法上仍然是先劃後按。
十五、開手
轉身開手, 掌心相對, 球膨脹似的, 擴大與肩同寬, 眼平視前方, 也可以微微的照看一下右手。
十六、合手
同上, 眼平視前方, 球軟縮與頭同寬。
十七、右摟膝拗步
兩手翻轉下落劃弧, 轉身向西上步, 右摟左推, 方向正西。
十八、攬劄衣
退步伸手做捋的預備姿勢, 兩手上下交錯相對, 由前向後捋回來, 逢退必撤, 再擠出去, 逢進必跟, 虎口向前, 左手輕扶在右腕上, 撤步坐腿轉腰後掤屈臂, 兩掌轉向前方, 一起向前推按出去, 成後丁步。
十九、開手
轉身開手, 同上。
二十、合手
同上。
二十一、左單鞭
開步翻掌, 兩手平著向左右分開,
二十二、肘底看捶
上體左轉, 左腳尖外撇, 右手握拳由下向前劃弧, 停在左肘下方, 拳眼向上, 後腿跟上成後丁步, 左手虎口向上, 指尖向前, 然後再做一個逢退必撤, 變成前丁步。 練習太極拳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孫式太極拳進退的靈活性, 人們給孫式太極拳叫活步太極拳, 因有開合手, 所以也叫開合太極拳, 拳型、掌型和楊式太極拳是一樣的, 拳自然握於掌心, 拇指壓在食指中指的第二小節上, 握得不要太緊, 當然也不要太松, 同時要注意和楊式太極拳的一些區別, 步法保持靈活, 輕起輕落, 點起點落, 做到進步如貓型, 重心輕靈平隱, 成丁步的時候, 進退相隨以後, 一定做到屈腿半蹲, 屈腿落胯,分清虛實。
屈腿落胯,分清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