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患病就醫時, 自然會想到根據身體的不同部位出現的不適去相應科室就醫, 各科室會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給出不同的治療方案。 但不是每位元患者都能認識到, 病在不同的臟器, 不僅治療方案不同, 飲食也會不同。
心臟疾病當心臟有疾患時, 比如患冠心病、心力衰竭, 必須進食適宜數量的食物, 一般情況推薦每日攝入1600~2000千卡的能量, 最好選擇優質、易消化的蛋白質, 如瘦肉、雞蛋、魚肉以及蛋白粉, 並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同時, 必須限制鈉離子的攝入。
飲食要點
應避免過多食入產氣的食物而增加心臟負擔。
腎臟疾病當腎臟有疾患時, 飲食營養會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要控制蛋白質的食入量, 就是說從葷食和素食中食入的總蛋白質數量不能超標, 過多的蛋白質會導致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臨床營養師會根據病情程度制定出一個合適的蛋白質食入量。 為了讓有限的蛋白質在體內發揮最大作用, 還要適當提高糖類的食入量。 應將素食中節省出的蛋白質數量讓給葷食,
飲食要點
由於鉀離子普遍存在於各種食物中, 所以在食物製作過程中有效減少鉀離子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 可以將蔬菜切碎後先用熱水燙過再炒, 並且勿食湯汁以防止攝鉀過多。 同時, 慢性腎衰病人不要吃含磷高的食物, 過多的磷可加速腎功能衰竭。 內臟類、豆類、全谷類、堅果、奶類均是含磷高的食物。 此外, 給食欲不好的腎功能衰竭患者喝麥片粥和普通牛奶的做法也是錯誤的。
肺部疾病 當肺部有疾患時, 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 由於本身食欲下降, 家屬往往只給患者吃一些小米粥和麵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