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刮輻射加點按:刮頭面部時, 患者宜躺在床上, 取仰臥位, 刮者坐于患者頭前, 先在面部塗抹刮痧潤膚油。
刮前額5~10次。 刮者可雙手或單手持刮痧板, 以其厚邊為著力點, 用補法刮拭前額部, 由前額正中線分開, 分別由內向外刮拭, 包括前髮際與眉毛之間的皮膚。 經過穴位有印堂、陽白、攢竹、魚腰、絲竹空等。 用刮法之補法手法, 力量輕柔, 5~10次。
刮眼眶5~10圈。 刮者雙手或單手持刮痧板, 以其厚邊棱角邊側為著力點, 從內向外, 分別刮上眼眶和下眼眶。 上眼眶從睛明穴開始, 向上經攢竹→魚腰→太陽穴。 下眼眶從晴明穴開始,
刮臉中部5~10次。 刮拭兩顴部(承泣、迎香即鼻翼至鼻根處開始至顴髎穴以上區域), 由內向外, 經過的穴位有迎香、承泣、四白、巨髎、顴髎等。 力量輕柔適中, 左右各5~10次。
輕刮下頜至側面部5~10次。 用補法刮拭下頜部至側面部。 以承漿為中心, 由內向外上刮拭。 經過的穴位有承漿、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顴髎、聽宮、聽會等。 手法宜靈活輕靈、力度輕柔適中, 左右各5~10次。
刮頭兩側部5~10次。 以其厚邊、薄邊和厚邊棱角為著力點均可, 以患者能接受的刺激量為度, 用平補平瀉法或補法, 圓弧形刮拭頭部兩側, 從太陽穴至風池穴。 經過的穴位包括頭維、頷厭、懸顱、懸厘、率穀、天沖、浮白、腦空等。
刮前頭部5~10次。
刮後頭部5~10次。 刮者用平補平瀉法或補法, 刮拭後頭部從百會穴開始直線到後頭髮際以及左右延伸的區域。 經過的穴位包括後頂、絡卻、強間、腦戶、玉枕、腦空、風府、啞門、天柱等。
刮全頭部2分鐘左右。 刮者用平補平瀉法或補法刮拭, 以百會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全頭部刮拭。 經過全頭穴位和運動區、感覺區、暈聽區、視區、胃區、生殖區等。
按印堂至百會3次。 自印堂穴按壓至百會, 按壓經過的穴位有神庭、上星、囟會、前頂。 按壓時力度應輕柔適度, 以患者局部感覺有酸、麻、脹、痛感為度,
點按風池1~2分鐘。 以刮板厚邊棱角邊側或面側為著力點, 點按患者風池穴, 應隨時與患者交流, 力度從輕加重, 以患者感到酸、麻、脹、痛感為度, 並停留10~15秒, 然後提起, 再按。 持續1~2分鐘。
常刮頭面輕鬆通氣血
刮拭頭部具有改善頭部血液迴圈, 疏通經絡, 促進全身陽氣運行等作用。 刮拭頭部後, 患者一般有輕鬆舒服和精神煥發的感覺。 另外, 刮拭頭部還可防治腦栓塞、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神經衰弱、頭痛(各種類型)、高血壓、眩暈、記憶力減退、頭髮早白、感冒、脫髮等。
刮拭面部, 以患者感覺面部氣血通暢, 肌肉放鬆, 輕鬆舒服為目標, 對面部保養及防皺美容有一定效果, 另外還可防治如鼻病、耳病、面癱、口腔疾病、雀斑、痤瘡等病症。
刮頭面部不強求出痧
面部刮痧宜用刮法之補法, 即輕柔手法, 禁用瀉刮即重力刮拭;宜用刮痧板厚邊為著力點刮拭, 不損傷皮膚;面部使用刮痧手法以疏通經絡, 促進氣血循環為目的, 不必出痧。
頭部刮痧時不需塗沫刮痧潤膚油或乳;手法以採用刮法之平補平瀉或補法為主。 配以點按之手法。
若受刮局部有痛、酸、脹、麻等感覺, 是正常現象, 堅持即可消失。
頭部刮痧時可雙手配合, 一手扶持患者(被刮者)頭部, 一手刮拭, 以保持頭部穩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