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明養生與自然同步

眼看就要到清明節了。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中道:“寒氣生濁, 熱氣生清”。 從立春到清明整整兩個月, 其間經過雨水、驚蟄、春分, 至清明時節, 此時大地漸暖, 清氣上升。 清明, 含上清下明之意, 即天空清而大地明。 清明時節養生, 重在與自然同氣相求。 人與自然同氣相求, 是指導人的起居、飲食均不可與節氣相逆, 而是要根據具體的氣候特點按時調節。

清明屬春季, 而春與肝同屬木, 春季亦是養肝之時。 並且人體的情志變化對五臟有著密切影響, 故清明時節養生要保持陰陽平衡, 心清、肺清, 脾胃功能升降有序,

肝功能的條達疏暢和心情的愉悅。

調理陰陽保平衡

冬季人體的陽氣內斂, 氣機的宣發疏暢不夠, 精神常有壓抑之感, 要充分利用春季適當的調攝, 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 陰陽得以平衡。 春分節氣開始是一年中天地間陰陽變化的初期, 到了清明發展為陽氣的旺盛時期, 如同人體的青壯年期, 活力四射, 充滿生機, 因此這是補陽氣的最好時節。 故清明時節適宜葆養陽氣, 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 尤其對慢性病患很有益處。 中醫認為“動則生陽”, 這段時間可以在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增加戶外運動, 多曬太陽, 注意防範潮濕和風邪的入侵, 飲食上宜以平補和清補的食物為主。

養好心肺健脾胃

清明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時節,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 人們懷念仙逝的故人, 難免悲傷、憂思過度。 《靈樞·口問》說:“心者, 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亦曾記載:“思傷脾, 憂傷肺”, 因而要避免此類過度的情志變化。 《千金方》中也有記載:“春日宜省酸增甘, 以養脾氣”。 當春季氣旺之時, 肝氣會影響到脾的功能, 所以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症, 而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陽偏亢, 故春季的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 少酸澀之品。

平氣養陰重睡眠

在五行中, 肝屬木, 與春相應, 主升發, 在立春萌發生長, 到清明之際達到最旺。 如果肝氣過旺就會損傷脾胃, 出現脾胃虛弱的病症, 還因肝陽上亢造成情緒失調, 氣血運行不暢。 所以清明養肝應重在平肝氣、養肝陰、疏肝理氣。

在這個節氣裡, 養肝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證充足的睡眠。 《黃帝內經》中這樣記載:“人臥血歸於肝”, 即肝是藏血的器官, 而淩晨1:00-3:00則是肝經的調養時間, 可養肝血、滋肝陰。 現代醫學研究亦證實, 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 從而可有效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抵禦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

通達樂觀戒傷悲

現實生活中, 清明掃墓難免悲傷落淚。 在親人和摯友面前流淚和傾訴, 是真實感情的流露, 無須掩飾, 不必刻意控制, 哭出來有利於親屬間的情感交流, 更利於心理健康。 心理學研究表明, 哭是一種排解不良情緒的有效辦法, 可以釋放能量, 調整機體平衡, 緩解肢體和心理的緊張, 甚至還能減輕疼痛。

放開自己的壓抑情緒, 哭上一場, 內心的緊張、壓抑和悲傷等不良情緒就減少了許多。 精神分析的理論認為, 自然而單純的悲傷, 是一種治療。

這一看法, 建立在一個最基本的道理之上——大多數心理疾病, 都源自對人生真相的扭曲, 要想做一個健康的人, 就要擁抱自己的人生真相。 人們在一生中很容易遭遇不幸和悲劇, 如失去朋友、親人、戀人, 失去工作等, 這在第一時間產生的情緒必然是悲傷, 這一自然的情感過程, 其實就是最自然的療傷。 當我們為自己的人生際遇而痛哭時, 就是一個擁抱自己的人生真相的最自然的過程。 我們可以痛痛快快、毫無保留地大哭一場, 也可以心心念念、悲痛欲絕地傷心一段時間,

關鍵是我們要真正地、徹底地接受這個失去摯親、摯友的人生事實, 並不因消極而墜落, 而是要儘快將對逝者的思念轉化為繼續更好生活的勇氣動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