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入冬防“寒邪” 牢記三字經

中醫裡有“六邪氣”, 分別為風、寒、暑、濕、燥、火, 其中寒性凝滯。 秋末冬初, 天氣漸寒, 寒邪由外而入, 主要侵襲人的頭部、肩頸、背部、口鼻等處。 時下, 正值“小雪”節氣, 在日常生活中應採取一些措施, 防止寒邪侵犯身體。

1.頭和腳最易受寒

寒邪容易侵襲人體五個部位, 頭、肩頸和背部、口鼻、前胸和腰腹、腿腳, 其中頭和腳最易受寒。

頭為“諸陽之會”, 突遭雨淋或不戴帽子, 寒濕會侵襲頭部, 出現頭痛、頭昏、頭部沉重的感覺。 晚上洗頭後濕頭髮睡覺, 也容易遭受寒邪侵入, 所以, 一定要擦乾、晾乾或用吹風機吹幹頭髮後再入睡。

肩頸和背部受寒日久, 可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 最簡便的緩解方法是在洗澡時調高水溫, 用熱水沖大椎穴五六分鐘。

中醫總說“寒從足下生, 病從寒中來”, 一些人甚至秋冬不穿襪子, 很容易誘發老寒腿、膝關節炎等。 每晚多用熱水泡腳, 可以促進腿腳血液迴圈。

2.驅寒牢記“三字經”

入冬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採取一些措施, 牢記“三字經”, 防止寒邪侵犯身體。

順時令 多吃水果蔬菜, 如蘋果、蘿蔔、白菜等。 一日三餐有規律, 晚餐宜清淡、易於消化。

曬太陽 午後太陽當頭之時, 曬20分鐘左右, 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

邁開腿 “動則生陽”, 陽氣足, 寒濕就容易排出。 秋冬季節可以選擇天氣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

少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有類似的感受:一到淩晨三四點鐘, 就會手腳冰涼、渾身發冷、腦子不聽使喚, 這其實就是熬夜內耗氣血, 寒邪趁虛入侵人體, 導致經絡阻塞的表現。 因此, 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以防寒邪傷身。

不發怒 越是冬季, 越要把控好情緒, 用恰當的方式宣洩情緒。 特別是中老年人, 要高高興興待人待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