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元四家對養生學的主要貢獻

1. 劉完素主張養生重在養氣

劉氏的學術思想的基礎是以人體陰虛陽亢立論, 所以強調“六氣皆叢火化”, 主張寒涼瀉火。 養生強調氣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物質。 他認為:“人受天地之氣, 以化生性命也。 是知形者生之舍也, 氣之生者元也”。

調氣三法:調氣、守氣、交氣。 (導引調氣, 氣功守氣, 房事交氣)。

2. 張子和提倡祛邪扶正

張氏在《儒門事親》中提出:“養生當用食補, 治病當用藥攻”。 他的養生保健思想核心是“君子貴流不貴滯”。 並提出調飲食、施藥物、戒房勞、煉氣功等方法。

3. 李東垣注重調理脾胃

他在《脾胃論》中指出:“元氣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 而後能滋養元氣”。 調養脾胃的方法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

(1)調節飲食護養脾胃

(2)調攝情志保護脾胃

(3)防病治病顧護脾胃

4. 朱丹溪強調陰氣保養

朱丹溪宣導“陽常有余, 陰常不足”的學說, 強調陰氣“難成易虧”。 因而在治療和養生上, 都主張以滋陰為主。 圍繞保陰精, 採取的養生方法是:

順應四時以調養神氣, 飲食清淡沖和以免生火助濕, 節欲保精以息相火妄動。

此外, 宋元時期還有不少養生專著。 例如:

周守忠的《養生類篡》和《養生月覽》;

姚稱的《攝生月令》;

愚谷老人的《延生第一伸言》;

李鵬飛的《三元參贊延壽書》;

王矽的《泰定養生主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