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 俗稱粉刺或青春痘, 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 由於青春發育期卵巢和腎上腺的機能活躍, 體內雄激素急劇增加, 使皮脂腺過度發育, 過度分泌。 由於皮脂濃而多, 排出不暢, 聚積在毛囊內, 而毛囊也因過度角化, 脫落的上皮細胞增多, 與濃稠的皮脂混在一起, 形成乾酪樣物, 堵塞在毛囊內, 如遇細菌入侵, 便會引起毛囊及毛囊口周圍皮膚發炎, 在皮膚上形成一顆顆黃豆大的疙瘩, 其頂端有一黑點, 擠壓時可有乳白色豆腐渣樣物質排出, 這就是痤瘡。 此外, 消化不良、便秘、食用過多高脂食物和甜食、應用油脂類化妝品、接觸礦物油、遺傳因素、精神緊張等等,
為了減少和減輕痤瘡的發生, 應積極採取防治措施:
首先,是注意皮膚的清潔, 經常清洗, 洗澡洗臉儘量不要用過燙的水, 也不要用刺激性太強的香皂或肥皂;不用油性化妝品;出現痤瘡時不要用手去擠壓, 以免發炎, 留下疤痕。 平時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 消除精神緊張、焦慮、煩惱, 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其次, 合理的飲食可預防痤瘡的發生和發展。
再次, 保持樂觀的情緒, 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療法。 據報導,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休斯提出了一種不用藥物來治療痤瘡的心理療法。 讓人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生活、做操、散步、聽音樂, 最後在美好的想像中感受到自己臉上的痤瘡逐漸消失了。 青春少女, 如果你的臉上長了“青春美麗痘”, 不妨在調節飲食和消除誘因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