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對我們的臟腑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 能有效幫助我們的內臟保持健康。 太極拳的好處在我們體內的各個器官中都有所體現。 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教學視頻來解一下吧!
太極拳有助於內臟按摩
時常練習太極拳能在客觀上能產生一種“內臟按摩”效果, 所以在治療五臟虛弱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練太極拳時的腹式呼吸“氣勢鼓蕩”使內臟蠕動加強, 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 使三焦氣機通暢, 脾胃升降和順, 新陳代謝加強, 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
由於化源增加,
太極拳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使胸廓開合起伏、氣勢鼓蕩, 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 增加了肺活動, 有利於肺的肅降。
通過吐故納新, 不但充實了“宗氣”, 而且肺朝百脈, 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運動, 使身體各部都得到營養與活動。
練拳時要求保持均勻深長的腹式呼吸, 既鍛煉了肺的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 又由於橫膈運動幅度加大, 促進了血液和淋巴迴圈, 加強了對腹腔臟器的按摩, 促進其功能活動。
內臟的運動又可經傳入神經將回饋資訊傳給包括大腦、大腦邊緣系統等高級神經中樞, 並調整其功能狀態, 而經調整的腦高級中樞,
通過神經性調節和神經“體液性調節”, 使心血管、呼吸、消化、血液、代謝、排泄等系統的內臟功能增強, 機體內臟功能調節趨於平衡, 營養物質、氧氣得到不斷補充, 代謝廢物得以排出, 體內的酸鹼度、滲透壓、溫度等趨於相對穩定, 人體代謝正常進行。
太極拳提高功效的練法
第一、練心靜
心情不要太激動, 腦子裡不要想太多, 像準備休息一會兒一樣, 放鬆。 把姿勢基本擺正, 各大要領粗粗的走一、兩遍——肯定到不了位, 沒關係, 不駝背、不挺胸、不前俯後仰就可以。
有的朋友, 恨不得今天練, 明天就出功夫, 在這裡得先給潑點冷水, 內家拳這東西, 跟種樹一樣, 得按月、年算, 踏踏實實的練,
太極拳與外家拳不同, 在打拳的過程中, 猶如我們在日常中的為人處事一般, 太極拳教會我們做人。
第二、練松肩
想像兩臂脫臼了, 掛在身上, 可以輕輕左右搖晃一下身體, 看看胳膊是不是那種柳枝隨風擺的感覺 這是入門第一關, 把這個找好了, 後面特別順, 有的朋友跳過這一折, 直接找腰胯, 就好像想直接從一樓上三樓一樣。
第三、練找感覺感
首先找手沉的感覺, 慢慢體會, 手是不是發沉、發脹。 如果沒有, 繼續從松肩上找。 有了手沉的感覺, 就等於摸到門了, 這時候應當勇猛精進, 千萬別兩天打魚, 三天曬網。
第四、練貼肩胛
手沉了以後, 肩部會進一步放鬆, 這時候要體會肩胛貼圓了沒有。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學會周身放鬆, 初學者為了追求慢練, 往往會使動作變得很僵硬, 所以在練習中要放鬆。
這時候可能出現一系列不舒服的現象, 那是胸背一些平時不吃勁的肌肉開始被喚醒的緣故, 這時候不能怕, 得積極的調, 調好了, 過去了, 又上一層樓。 抖一抖, 是自然調節的好辦法。
第五、練腰腹
等空胸圓背要領固定住, 而肩鬆手沉的感覺仍然存在的時候, 開始調整命門後貼, 這個時候同時會出現翻襠擰胯, 丹田前卷。 前幾步, 腰就放鬆就行, 現在可以動腰了。 提醒初學的兄弟一點, 臀是內斂的, 別上翹。
第六、練翻轉胯
胯翻到一定程度, 會感覺翻不過去, 這時候, 適時地往下蹲一點, 膝蓋有上提之意, 這時候胯也翻過來了, 同時會出現五趾抓地的現象。 這個不多說了, 以前說得太多, 也沒幾個能練出來, 後來不說了, 有幾個特別下功夫的兄弟自己就找出來了。
看來關鍵還在一個“練”上。 這個過程很長, 可以每次都找一遍, 但不要想一次做到位, 要一步步來。 呼吸不要著意, 通暢就好。 一旦發現, 呼吸不暢, 就證明你現在求的要領超過你身體的負荷, 應該減小強度, 或者加強上一階段內容的訓練。
其實說到底就四個字“大道至簡”, 戒驕戒躁, 踏踏實實的練就是了。 內家拳的技術體系比書法、繪畫、雜技都簡單, 過去很多高手, 就是農民、車夫、匠人, 沒什麼學歷, 也練成了功夫。
也練成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