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呼吸, 太極拳作為一項養生運動, 其呼吸對身體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 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 那麼太極拳的自然呼吸有何好處, 太極拳教學是否有講解, 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養生太極拳。
太極拳自然呼吸的養生好處
談起自然呼吸, 顧名思義就是生理呼吸, 與生俱來的, 不需要學習, 一輩子都不能停止的。 這種呼吸有自己的規律, 時刻都在為身體提供需要。
它的速度、頻率和深淺僅是為了保持體內氣體的平衡。 要是對它進行強制的干涉, 那是短暫的、有限的, 不可能維持太長的時間。
要檢查一個人是死是活, 首先是弄清“還有氣嗎”? 肺吸人了氧氣, 由心臟通過血液用氧氣置換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 肺心的工作由不隨意肌運作, 肺臟還可以被人對它進行短暫的調製。 而心臟則只能對它間接地短時間的調製。
自然呼吸是按照自己的規律行事, 通過血液的運輸, 將氧送達各個部位, 五臟六腑是少不了的, 就練毛髮指甲都是有的。
肺臟的收縮擴張, 心臟的跳動, 再加腦的潛意識的管理構成了人的生命之源, 一刻也不可廢棄。
醫家通過氣色、脈象觀察人的健康狀況。 氣功家有“三調”之一的調息鉀呼吸)來練得功能。
但是, 若把它視為絕頂重要, 太極拳經、論中所講的呼吸及氣非它莫屬, 那麻煩就大了。
練習太極拳的自然呼吸能提高肺活量, 呼吸能使膈肌加快, 使肺部鼓蕩起來, 對血液迴圈和人體代謝都有很大的好處。
比如說“吸氣時虛領頂勁, 呼氣時氣沉丹田。 ”那麼, 打太極拳時“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這兩個要領就無法同時做到了!顯然, 自然生理之呼吸不是太極拳經、論中所說的“呼吸”, 其呼吸之氣也不是太極拳經、論中所說的“氣”。
太極拳經、論中所講的“呼中有吸, 吸中有呼”, 用自然生理之呼吸是無法操作的。
顯然, 若把它理解成就是自然生理之呼吸, 不把人憋暈才怪呢!自然生理之呼吸的呼與吸是相反的, 它是要停頓的, 而太極拳是要求走圓的, 有“抽絲”之感覺。 那麼怎麼走呢?絲不是要斷了嗎? 打太極拳時, 若要求自然生理之呼吸與動作配合也不好辦。
每個人的呼吸速度、頻率、深淺也是不一樣的。 集體打太極拳怎麼能步調一致呢?顯然不行。 還有經、論中講“意氣須換的靈”, 更不能理解為自然生理呼吸之氣。
否則, 意能代替生理之呼吸的氣, 我們不都成了什麼仙, 什麼神了嗎?實際上, 在太極推手中也是不好操作的, 不是有“斂氣人骨”之說嗎,
說了這麼多, 其主要目的是說, 不要把自然生理呼吸生搬硬套到太極拳運動中去。 太極拳運動中有它自身的“拳勢呼吸”功能, 也就是“意念呼吸”。 研究它對打好太極拳是有好處的。
自然呼吸的含義
每個人都在時刻呼吸, 醫生號脈也要靠聽呼吸。 這個是自然呼吸, 就是靜態的植物等都帶有呼吸。
並不是打太極拳, 哪一式為呼, 哪一個式子為吸, 這樣用呼吸就不是自然呼吸, 是用喉嚨的呼吸, 就成了拉風箱的呼吸, 這樣的呼吸不但不衛生, 而且還能傷氣, 打太極拳用的是自然呼吸。 就是動者為呼, 靜者為吸, 正纏絲為呼, 倒纏絲為吸。
氣歸丹田為靜, 靜就是吸。 由丹田出來的氣就是動,
人在出生的時候母親就賜予了一口氣, 這就是先天自然之氣, 也是先天的清氣, 時間久了受到了污染, 就變成了濁氣。
這些濁氣久而成痰, 將呼吸堵住, 輕者生病, 重者致命。 所以人臨死時候響痰上來了, 這就是人生一口氣, 致命一口痰。 氣分五種, 五種清氣, 五種濁氣。
五種濁氣
(1)橫氣
就是橫氣填胸, 上下不接氣, 在運動時呼呼發喘。
(2)邪氣
就是呼吸不正常, 時有時無, 在運動時嘴發青, 臉發白。
(3)逆氣
就是運動時肩向上挑, 肘上架, 不知道送肩的辦法。
(4)滯氣
就是在運動時中氣堵塞, 使周身之氣不能流通,久之有停止之患。不同於逆氣的是―逆氣是由於挑肩架肘而造成,使中氣逆行,如洪水倒流,百病叢生。
(5)濁氣
就是運動時上重下輕,外散內空,完全用的是後天之氣,使一切濁氣上湧,練久人就生病。
五種清氣
(1)先天自然之氣
就是由母體降生時帶來的氣。
(2)乾坤正氣
就是陰陽之氣,也是剛柔之氣。
(3)太和之氣
就是丹田之氣,就是心肝脾肺腎五氣團聚的地方,也叫五氣朝元,就是人之生死,病之輕重必先看元氣存在的道理。
(4)浩然之氣
就是運動純清無濁,練一趟拳,氣不發喘,面不改色,談笑自若,在作戰時能以沉著應戰,養我浩然之氣。
(5)混元一氣
就是功夫練成時,把全身之氣團聚不散,混元一氣,如鐵石之堅,攻之而不敗,破之而不散。
太極拳的三個呼吸階段
一、自然呼吸階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學或習拳兩三年者均應採取此種呼吸方法。修煉太極拳時,按自己平時的習慣,自然呼吸,不必受動作約束。動作時,當吸則吸,當呼則呼,一切通暢自然。
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 “重形不重意”,“練形不煉氣”。如過早的關注呼吸配合動作,易出現憋氣,對健康和學動作不利。本階段,應著重用心把握好動作規格,把動作學準確,將功架學扎實,打好形體基礎,這是學好拳的關鍵一步。
在這一階段的學習當中,主要已正常呼吸為主,注意呼吸的均勻。
二、意識介入呼吸階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習拳的基礎上,意識適當介入呼吸與動作的配合。本階段,拳架應比較熟練,打拳完整協調,連貫圓活,和諧流暢不“斷勁”。
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以意導體”,“以體導氣”,“開關利氣”。形成“先外後內”,“以外導內”之拳勢。
這時,意識能夠主導整體動作的部分要素,大腦皮層可以兼顧呼吸運動,在意識的引導下,對一些簡單和開合明顯的動作以呼吸配合。
這個時候的呼吸,就是需要運用意識的支配,使呼吸和動作基本協調。
呼吸時,採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動作開始時吸氣,動作完成時呼氣,即“開吸合呼”。並在套路中逐步增加呼吸配合動作的比例。
進而,按動作要領,反復修煉,以形體引導,促關節經穴開啟,達內氣流注,使呼吸與動作自然結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勢呼吸”(這時,意、氣與勁、形還不夠協調統一)。
本階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動作。正確的做法是,因勢利導,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記“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三、拳勢呼吸階段
“拳勢呼吸”是指呼吸與動作(肢體的展收、勁力的蓄髮、攻防意識的表現等)緊密配合的呼吸運動,是習拳達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種呼吸方法。
本階段,動作已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動作規範,已由“以外導內”,達“以內引外”的拳法要求。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以意禦氣”,“以氣運身”,“重意不重形”。
這時,意識已是主導整體動作各要素的主帥,在意識支配導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動作,動作導引呼吸的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了“意到氣到,“氣到勁隨”、“內外相合”,與神、意、氣、勁、形相統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勢呼吸。
呼吸要以鼻吸氣,以鼻呼氣或口鼻同時呼氣,不可用口吸氣;呼吸要深、長、均、細、緩;呼與吸交換時,有個似停非停,似感弧形的短暫過渡。
此時,呼或吸要柔緩、輕細、圓滑地自然換接。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呼吸的基本規律
動作時肢體上舉,後收時吸氣,向下向前時呼氣;胸腔舒張時吸氣,胸腔收縮時呼氣; 隨勁力蓄收時吸氣,隨勁力發放時呼氣。
在發明勁時,一般採用“腹式逆呼吸”法,先借氣蓄力,再以氣催力。即結合肢體動作,吸氣聚力于丹田;發力時,借助呼氣催促,將內蓄的氣感、勁力爆發出去。
本階段,以拳勢呼吸為主,自然呼吸為輔(起調節作用)。太極拳不是按呼吸規律編排的,呼吸與套路結構不可能處處相配合。練拳時,絕不能因動作而限制呼吸。應銘記“氣以直養而無害”。
太極拳呼吸常見問題
1、憋氣
練習者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動作要求的規格、運動路線及造型上,就容易出現憋氣的狀態,憋氣的弊端在於肺部氣體不能很好的交換,影響血液中血紅蛋白細胞含氧量,氣血停滯,運轉不靈,導致全身動作受到影響。
2、僵直
太極拳全身松柔,不使有分毫拙勁,僵直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初學者一般會刻意的注重動作的姿態,導致動作發僵,尤其是上肢,這樣難以演練出形如流水的拳法特點。
3、散亂
這是所有太極拳練習者都容易犯的錯誤,太極拳動作有開有合,有起有落,開手時胸廓開張,如不能及時吸氣配合,將影響動作的舒展及手腳擱置,動作規範受損。
4、短促
在練習太極拳時易犯胸式呼吸的錯誤。氣不能下沉,而游離於胸,太極拳的動作需要平緩地完成,深、長、細、勻的腹式呼吸正是這一特定的運動形式所必須的,短促的胸式呼吸易造成動作的瀉勁與鬆弛,難以達到一氣呵成的技術要求。
結語:綜上所述,相信您已經學會了太極拳的自然呼吸,對自然呼吸的好處也有所瞭解。太極拳是一項養生運動,其一招一式都在助人們養生,太極拳的呼吸對身體的好處更是顯著。
使周身之氣不能流通,久之有停止之患。不同於逆氣的是―逆氣是由於挑肩架肘而造成,使中氣逆行,如洪水倒流,百病叢生。(5)濁氣
就是運動時上重下輕,外散內空,完全用的是後天之氣,使一切濁氣上湧,練久人就生病。
五種清氣
(1)先天自然之氣
就是由母體降生時帶來的氣。
(2)乾坤正氣
就是陰陽之氣,也是剛柔之氣。
(3)太和之氣
就是丹田之氣,就是心肝脾肺腎五氣團聚的地方,也叫五氣朝元,就是人之生死,病之輕重必先看元氣存在的道理。
(4)浩然之氣
就是運動純清無濁,練一趟拳,氣不發喘,面不改色,談笑自若,在作戰時能以沉著應戰,養我浩然之氣。
(5)混元一氣
就是功夫練成時,把全身之氣團聚不散,混元一氣,如鐵石之堅,攻之而不敗,破之而不散。
太極拳的三個呼吸階段
一、自然呼吸階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學或習拳兩三年者均應採取此種呼吸方法。修煉太極拳時,按自己平時的習慣,自然呼吸,不必受動作約束。動作時,當吸則吸,當呼則呼,一切通暢自然。
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 “重形不重意”,“練形不煉氣”。如過早的關注呼吸配合動作,易出現憋氣,對健康和學動作不利。本階段,應著重用心把握好動作規格,把動作學準確,將功架學扎實,打好形體基礎,這是學好拳的關鍵一步。
在這一階段的學習當中,主要已正常呼吸為主,注意呼吸的均勻。
二、意識介入呼吸階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習拳的基礎上,意識適當介入呼吸與動作的配合。本階段,拳架應比較熟練,打拳完整協調,連貫圓活,和諧流暢不“斷勁”。
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以意導體”,“以體導氣”,“開關利氣”。形成“先外後內”,“以外導內”之拳勢。
這時,意識能夠主導整體動作的部分要素,大腦皮層可以兼顧呼吸運動,在意識的引導下,對一些簡單和開合明顯的動作以呼吸配合。
這個時候的呼吸,就是需要運用意識的支配,使呼吸和動作基本協調。
呼吸時,採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動作開始時吸氣,動作完成時呼氣,即“開吸合呼”。並在套路中逐步增加呼吸配合動作的比例。
進而,按動作要領,反復修煉,以形體引導,促關節經穴開啟,達內氣流注,使呼吸與動作自然結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勢呼吸”(這時,意、氣與勁、形還不夠協調統一)。
本階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動作。正確的做法是,因勢利導,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記“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
三、拳勢呼吸階段
“拳勢呼吸”是指呼吸與動作(肢體的展收、勁力的蓄髮、攻防意識的表現等)緊密配合的呼吸運動,是習拳達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種呼吸方法。
本階段,動作已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動作規範,已由“以外導內”,達“以內引外”的拳法要求。這一階段,意氣形的技術特點是“以意禦氣”,“以氣運身”,“重意不重形”。
這時,意識已是主導整體動作各要素的主帥,在意識支配導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動作,動作導引呼吸的有機結合。真正做到了“意到氣到,“氣到勁隨”、“內外相合”,與神、意、氣、勁、形相統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勢呼吸。
呼吸要以鼻吸氣,以鼻呼氣或口鼻同時呼氣,不可用口吸氣;呼吸要深、長、均、細、緩;呼與吸交換時,有個似停非停,似感弧形的短暫過渡。
此時,呼或吸要柔緩、輕細、圓滑地自然換接。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呼吸的基本規律
動作時肢體上舉,後收時吸氣,向下向前時呼氣;胸腔舒張時吸氣,胸腔收縮時呼氣; 隨勁力蓄收時吸氣,隨勁力發放時呼氣。
在發明勁時,一般採用“腹式逆呼吸”法,先借氣蓄力,再以氣催力。即結合肢體動作,吸氣聚力于丹田;發力時,借助呼氣催促,將內蓄的氣感、勁力爆發出去。
本階段,以拳勢呼吸為主,自然呼吸為輔(起調節作用)。太極拳不是按呼吸規律編排的,呼吸與套路結構不可能處處相配合。練拳時,絕不能因動作而限制呼吸。應銘記“氣以直養而無害”。
太極拳呼吸常見問題
1、憋氣
練習者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動作要求的規格、運動路線及造型上,就容易出現憋氣的狀態,憋氣的弊端在於肺部氣體不能很好的交換,影響血液中血紅蛋白細胞含氧量,氣血停滯,運轉不靈,導致全身動作受到影響。
2、僵直
太極拳全身松柔,不使有分毫拙勁,僵直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初學者一般會刻意的注重動作的姿態,導致動作發僵,尤其是上肢,這樣難以演練出形如流水的拳法特點。
3、散亂
這是所有太極拳練習者都容易犯的錯誤,太極拳動作有開有合,有起有落,開手時胸廓開張,如不能及時吸氣配合,將影響動作的舒展及手腳擱置,動作規範受損。
4、短促
在練習太極拳時易犯胸式呼吸的錯誤。氣不能下沉,而游離於胸,太極拳的動作需要平緩地完成,深、長、細、勻的腹式呼吸正是這一特定的運動形式所必須的,短促的胸式呼吸易造成動作的瀉勁與鬆弛,難以達到一氣呵成的技術要求。
結語:綜上所述,相信您已經學會了太極拳的自然呼吸,對自然呼吸的好處也有所瞭解。太極拳是一項養生運動,其一招一式都在助人們養生,太極拳的呼吸對身體的好處更是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