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帕金森病患者來說, 合理的飲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病情的康復, 那麼,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帕金森病患者飲食的13條定律。
1、控制飲食的量
每一餐的進食量比年輕時減少10% 因為帕金森病發病中老年人居多, 據調查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輕人的1/3, 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為年輕時的1/5, 所以對於老年人稍一吃多, 就會肚子脹、不消化。 所以, 老年人每一餐的進食量應比年輕時減少10%左右, 同時要保證少食多餐。
2、品質好一點
這裡提高患者的飲食品質, 蛋白質對維持老年人機體正常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3、蔬菜、水果多食用
帕金森病病人往往同時合併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消化功能多有減退, 胃腸蠕動乏力、痙攣, 容易出現便秘及皮膚油脂分泌過多等。 因此應多食富含纖維素和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
4、多吃含酪氨酸的食物
可多食含酪氨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脫脂牛奶等促進腦內多巴胺的合成, 要適當控制脂肪的攝入。
5、菜要淡一點
帕金森病是一種綜合性疾病, 不但會引起運動障礙, 還會引起一些非運動障礙, 例如嗅覺、味覺減退。 所以在飲食上常常會覺得食而無味, 總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來增強食欲, 這樣無意中就增加了鹽的攝入量。 鹽吃多了會加重腎的負擔, 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 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擴散的幾率。 因此, 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左右, 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他鹹食。
6、品種雜一點
要葷素兼顧, 粗細搭配, 品種越雜越好。 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調味料)不應少於10樣。
7、飯菜香一點。
這裡說的“香” 不是指多用鹽、味精等調味料, 而是適當往菜裡多加些蔥、薑等調料。 人的五官是相通的, 可以用嗅覺來彌補味覺上的缺失。
8、食物熱一點
因為大多數帕金森病人, 胃腸功能都比較弱, 生冷食物多性寒, 吃多了會影響脾胃消化吸收, 甚至造成損傷。 因此, 患者要儘量避免吃生冷食物, 尤其在嚴冬更要注意。
9、飯要稀一點
對於吞咽、咀嚼困難的患者, 一般食物多以流質食物為主。 把飯做成粥, 不但軟硬適口、容易消化, 而且多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
這裡還要提示, 對於吞咽困難的病人, 在進食的時候採取坐位為宜。
10、吃得慢一點
細嚼慢嚥易產生飽脹感, 可防止吃得過多, 使食物消化得更好。
11、早餐好一點
早餐應占全天總熱量的30%~40%, 品質及營養價值要高一些、精一些, 不宜吃油膩、煎炸、幹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12、晚餐早一點
“胃不和, 夜不安”, 晚餐吃得太晚, 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 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 人體排鈣高峰期是在進餐後的4~5小時, 晚餐吃得過晚或經常吃夜宵, 排鈣高峰到來時老年人可能已經睡覺了。 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時間應在下午六七點, 對於帕金森病人來說不要吃夜宵
13、多喝水
尤其是在冬季, 比較乾燥, 飲食上可以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同時還應該多喝水。 每天喝水的量在800-1000ml, 以補充每天所需的水分。 同時也可以改善便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