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遺傳性共濟失調的病因病機

遺傳性共濟失調是系遺傳性疾病, 在中醫理論中顯非外感之邪所侵, 多為先天之本腎虛之故, 且其臨床以共濟運動障礙為主, 系筋、骨、肌肉之病。 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肌肉, 故病涉肝、脾、腎三髒。

以下是遺傳性共濟失調的病因病機:

腎虛骨搖:腎為先天之本, 藏精, 主骨。 多因高年腎氣虛衰, 或因先天稟賦不足, 骨痿而致崎形, 腎督陽虛, 支撐無力, 以致站立時身體前傾或作左右搖晃, 而成骨搖之症。 且腎生髓通腦, 腎虛則腦髓失充, 筋骨失榮, 腦散動覺之氣, 無氣則肢動失常, 甚則痿躄不用 。

陰虛風劫:腎虛為本病之本源,

腎精虧乏, 則肝陰不足;肝腎陰虛, 則筋膜乾澀, 筋攣而致運動失靈, 呈現共濟失調之症。 陰血不足, 虛風內動, 其振搖抖動, 尤以動作之始末為劇, 書寫之動作也失之協調, 均系肝風之候, 且肝失所榮, 而可兼有目琉色盲, 月經不調等。

脾虛肉痿:腎虛則脾陽失健, 脾虛則四肢不用、四肢不收, 尤以肢體動作力緩, 肌張力減低為其主要表現。 故初病之時, 以肌肉無力、步態蹣跚為主, 並努力使用雙上肢協助以維持身體之平穩, 以解搖擺不定之勢, 是為特異之行態。 後期脾虛, 發為肉痿, 且與骨枯而髓減之骨痿並存, 遂成痿蹙之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