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萸肉解(張錫純)

山萸肉∶味酸性溫。 大能收斂元氣, 振作精神, 固澀滑脫。 因得木氣最濃, 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 故又通利九竅, 流通血脈, 治肝虛自汗, 肝虛脅疼腰疼, 肝虛內風萌動, 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 與他酸斂之藥不同, 是以《神農本草經》謂其逐寒濕痹也。 其核與肉之性相反, 用時務須將核去淨, 近閱醫報有言核味澀, 性亦主收斂, 服之恒使小便不利, 椎破嘗之, 果有有澀味者, 其說或可信。

山茱萸得木氣最濃, 酸收之中, 大具開通之力, 以木性喜條達故也。 《神農本草經》謂主寒濕痹, 諸家本草, 多謂其能通利九竅, 其性不但補肝,

而兼能利通氣血可知, 若但視為收澀之品, 則淺之乎視山茱萸矣。

【附案】一人年四十餘, 外感痰喘, 愚為治癒。 但脈浮力微, 按之即無。 愚曰∶“脈象無根, 當服峻補之劑, 以防意外之變。 ”病家謂病患從來不受補藥, 服之則發狂疾, 峻補之藥, 實不敢用。

愚曰∶“既畏補藥如是, 備用亦可。 ”病家根據愚言。 遲半日忽發喘逆, 又似無氣以息, 汗出遍體, 四肢逆冷, 身軀後挺, 危在頃刻。 急用淨萸肉四兩, 爆火煎一沸, 即飲下, 汗與喘皆微止。 又添水再煎數沸飲下, 病又見愈。 複添水將原渣煎透飲下, 遂汗止喘定, 四肢之厥逆亦回。

鄰村李××, 年二十餘, 素傷煙色, 偶感風寒, 醫者用表散藥數劑治癒。 間日, 忽遍身冷汗, 心怔忡異常, 自言氣息將斷, 急求為調治。 診其脈浮弱無根,

左右皆然。 愚曰∶“此證雖危易治, 得萸肉數兩, 可保無虞。 ”急取淨萸肉四兩, 人參五錢。 先用萸肉二兩煎數沸, 急服之, 心定汗止, 氣亦接續, 又將人參切作小塊, 用所餘萸肉煎濃湯, 送下病若失。

一人年四十八, 大汗淋漓, 數日不止, 衾褥皆濕, 勢近垂危, 詢方於愚。 俾用淨萸肉二兩, 煎湯飲之, 汗遂止。 翌晨, 迎愚診視, 其脈沉遲細弱, 而右部之沉細尤甚, 雖無大汗, 遍體猶濕。 疑其胸中大氣下陷, 詢之, 果覺胸中氣不上升, 有類巨石相壓, 乃恍悟前次之大汗淋漓, 實系大氣陷後, 衛氣無所統攝而外泄也, 遂用生黃一兩, 萸肉、知母各三錢, 一劑胸次豁然, 汗亦盡止, 又服數劑以善其後。

奉天友人田××妻, 年五十餘, 素有心疼證, 屢服理氣活血之藥, 未能除根。

一日反復甚劇, 服藥數劑, 病未輕減。 田××見既濟湯後, 載有張××所治心疼醫案, 心有會悟, 遂用其方加沒藥、五靈脂各數錢, 連服數劑全愈, 至此二年, 未嘗反復。 由是觀之, 萸肉誠得木氣最濃, 故味雖酸斂, 而性仍條暢, 凡肝氣因虛不能條暢而作疼者, 服之皆可奏效也。

山萸肉之性, 又善治內部血管, 或肺絡破裂, 以致咳血吐血久不愈者(補絡補管湯下載有醫案宜參觀)。

山萸肉之性, 又善熄內風。 族家嫂, 產後十餘日, 周身汗出不止, 且四肢發搐, 此因汗出過多而內風動也。 急用淨萸肉、生山藥各二兩, 俾煎湯服之, 兩劑愈。

至外感之邪不淨而出汗者, 亦可重用山萸肉以斂之。 邑張××之子, 年十八九, 因傷寒服表藥太過, 汗出不止, 心中怔忡, 脈洪數不實,

大便數日未行。 為疏方, 用淨萸肉、生山藥、生石膏各一兩, 知母、生龍骨、生牡蠣各六錢, 甘草二錢, 煎服兩劑全愈。

門生萬××, 曾治一壯年男子, 因屢經惱怒之餘, 腹中常常作疼。 他醫用通氣、活血、消食、祛寒之藥, 皆不效。 診其脈左關微弱, 知系怒久傷肝, 肝虛不能疏泄也。 遂用淨萸肉二兩, 佐以當歸、丹參、柏子仁各數錢, 連服數劑, 腹疼遂愈。 後凡遇此等證, 投以此方皆效。

山茱萸之核原不可入藥, 以其能令人小便不利也。 而僻處藥坊所賣山茱萸, 往往核與肉參半, 甚或核多於肉。 即方中注明去淨核, 亦多不為去, 誤人甚矣。 斯編重用山茱萸治險證之處甚多。 凡用時愚必自加檢點, 或說給病家檢點, 務要將核去淨, 而其分量還足, 然後不至誤事。

又山萸肉之功用, 長於救脫, 而所以能固脫者, 因其味之甚酸, 然間有嘗之微有酸味者, 此等萸肉實不堪用。 用以治險證者, 必須嘗其味極酸者然後用之, 方能立建奇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