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某, 女性, 25歲, 顏面起疹反復發作半年, 加重1個月。 查:前額、面頰、下頜部紅色毛囊性丘疹, 周圍炎性紅暈, 部分有膿頭, 鼻頭黑頭粉刺, 顏面油脂, 伴口幹, 大便幹, 小便黃。 舌紅苔黃脈弦滑。
診斷:肺風粉刺(西醫稱痤瘡)
治法:清肺胃熱, 解毒消導。
處方:桑白皮10g, 炙枇杷葉10g, 生梔子10g, 黃芩10g, 黃連6g, 生槐花15g, 苦參10g, 赤芍10g, 白茅根30g, 野菊花15g, 熟大黃10g, 生側柏10g, 蒲公英15g。
服上方7劑, 日1劑, 無新發皮疹, 原皮疹色暗淡, 膿頭消退, 口不渴, 大便痛, 小便清, 舌紅苔白脈弦滑。 患者月經來潮量少色暗, 原方去黃連、赤芍、蒲公英, 加當歸6g,
再診時顏面脂溢明顯減輕, 皮疹部分消退, 疹周炎性紅暈消退, 一般情況可, 舌紅少苔脈弦, 月經停, 上方去生薏苡仁、熟大黃, 加花粉10g, 清肺生津, 玫瑰花10g, 理氣活血消斑。 繼服7劑後, 顏面皮疹大部分消退, 少許淡紅丘疹, 小結節, 鼻頭少許黑頭粉刺, 飲食正常, 大小便正常, 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上方去白茅根, 生槐花, 加連翹10g, 夏枯草15g, 清熱軟堅散結, 繼服7劑, 皮疹消退, 痤瘡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