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視頻 教你怎樣練習太極拳內勁

練習出一套好的太極拳需要掌握太極拳的內勁練習方法, 那麼, 太極拳內勁應該怎樣練習呢?下面, 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太極拳內勁的練習方法, 一起跟著小便便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內勁練習

太極拳內勁的追求應循序漸進, 可按照四字求達, 即:通、充、疾、沖。

通:

就是要求內勁內氣通達四梢。 當拳架練習正確熟練後, 骨節和筋脈暢通, 氣流運行不再受阻。 正如“流水滔滔, 先修河道”。 氣是一種抽象的東西, 它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 是極其細小的物質微粒, 難以直觀地察覺, 只能通過人物感覺器官,

根據事物的各種變化而體現它的存在。 “氣”好似一種水, 腹式呼吸似壓力器, 丹田好似壓力容器罐, 渾身經脈好似流水的管道, 四肢是較大的管道, 心是指導氣流的總機關, 先用心意調整腹式呼吸, 使內氣先沉于丹田, 然後使丹田部位鼓蕩, 加強壓力器——呼吸的功能。 呼吸要做到深、長、細、緩、勻、柔, 務必與動作合拍, 通過呼吸使壓力容器罐向四梢送氣水。 ­

從壓力罐向四肢分發的過程是, 用意識將六分氣水上流, 分達兩肩, 纏繞運轉, 至膊、肘、腕、掌, 透達於兩手指尖。 先小指依次至無名指、中指、食指、拇指, 同時將四爭氣水分發流向下, 運行經胯, 分達兩腿, 纏繞運轉, 至膝, 至足, 透達於兩足尖。 先小趾, 依次至趾。 這是氣流隨著動作的開展,

引申, 呼氣而運轉纏繞到達四梢。 ­

充:

就是要求內勁要充滿之意。 當內氣能運行四梢時, 還要追求內勁的充滿。 武禹襄拳論曰:“行氣如九曲珠, 無微不到”。 怎樣使內氣無微不到呢?關鍵還是意識指導呼吸。 通過逆式腹呼吸, 使丹田的腹蕩性逐漸加強, 在呼與吸換接時, 要有稍微停頓, 使丹田腹部充實圓滿, 渾身上下就像打足氣的氣球, 有外似棉花內似鋼的表現。 此階段會出現手指尖有麻脹如針刺的感覺, 手臂有膨脹的感覺, 以致有愛莫能助, 氣遍身軀的感覺。 在格手時, 掤勁充足, 沾連粘隨勁增強, 處處能與對方氣力相吸合。 久練既有抗擊力, 又有爆發力。

疾:

指的是氣流的速度要快。 內勁潛轉, 要疾如閃電, “意之所注,

氣即至焉”。 在推手中, 才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境界, 才能有依著何處何處擊的隨心所欲的功夫。 ­

內氣疾, 送氣快, 關鍵還是用意, 這裡的用意, 要有較複雜的想像, 要刻意揣摩“調兵遣將”的練習方法, 加速內氣運轉速度。 如向前必想後, 有左必想右, 有上必想下, 有來必想回, 有攻必想防。 要有輕重剛柔、快慢虛實、忽隱忽現等形象思維練習, 逐漸能在轉瞬之間完成各種想像及動作表現。 ­

練拳時要先定好目標, 循標求功。 要頂勁領好, 腰勁塌下, 襠勁沉著合住, 胯根撐開, 撐圓, 脊柱節節松沉, 骶骨有力, 隨著呼氣而膈肌下降, 氣沉丹田而充滿, 重心下降而沉穩, 內氣下行到足跟, 腿勁如植地生根, 蹬下而借力, 腰胯要松沉而旋轉自如。

內勁由脊背達於手臂, 臂劃弧形微向前上方而去, 運用在推動時, 容易使對方失衡, 腳跟浮動。 ­

勁速在腰胯。 武禹襄《十三勢說略》日:“有不得機得勢處, 身便散亂, 必至偏倚, 其病必與腰腿求之。 ”腰襠勁練好, 靈機一動, 鳥難飛。 要多練太極的抖勁, 抖勁就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量。 要明白抖勁特點, 按照快速、螺旋、氣足、力猛、勁長、動短、意遠練習。 ­

所謂沖:

就是要求內氣沖出體外, 這是更高的一層功夫。 推手時發之剛如矢離弦, 擊敵即倒。 這種功夫在前面練習的基礎上, 時常要有“想當然”的想像力, 不論練拳或推手, 要有無數個圓圈的想像, 無數個圓切線想像, 然後確定落點位置, 出、勁的方位, 發勁的速度, 發勁的力度等想像。 ­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

太極發勁是圓走化, ­方出點的快速剛勁。 當對方落空之機已成, 應當採用合力而擊之。 此時必須審明機勢、方向、時間, 三者不可缺一, 發勁如彈丸, 無往不利。 發勁又如放箭, 曲中求直, 直達肢端。 發勁時須斂氣凝神, 先內動然後隨意識指導下, 松腰落胯, 含胸拔背, 開襠合襠, 腳跟蹬地產生地面操縱臺作用力, 目視對方受力點, 形不到而氣力應先人。 如槍彈出膛, 迅猛異常。 ­

如太極拳《攬雀尾》應用歌訣: ­

出手含糊似圍牆, 雖逢強敵莫驚慌。 變個圈兒左右化, 後步挺勁作中梁。 若逢剛勁倚逞強, 順勁下捋敵難防。 左搬右攔傷人面, 或按或捋自思量。 卦象乾健首萬物, 禁忌上手太剛強。 向下常將按勁先, 敵雖剛強莫相干。 ­

變擠變捋從君意, 拔背含胸最忌偏。 掤按雙推須熟練,全憑腰腿作機關。 捋來擠去象離坎,剛柔相濟勢不偏。 上擁下按隨時變,水火既濟妙難言。 陰陽配備最稱神,攬雀尾勢推四正。 世人練得圈中妙,真能四兩撥千斤。

拔背含胸最忌偏。 掤按雙推須熟練,全憑腰腿作機關。 捋來擠去象離坎,剛柔相濟勢不偏。 上擁下按隨時變,水火既濟妙難言。 陰陽配備最稱神,攬雀尾勢推四正。 世人練得圈中妙,真能四兩撥千斤。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