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指東南, 維為立夏, 萬物至此皆長大, 故名立夏也。 ”今年的立夏日在5月6日。 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 是夏日的開始。 期間溫度明顯升高, 炎暑將臨, 雷雨增多, 農作物進入旺盛的生長季節。
立夏吃蛋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 熱天不疰[zhù]夏。 ”從立夏這一天起, 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 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 食欲減退逐漸消瘦, 稱之為“疰夏”。 古人認為, 雞蛋圓圓溜溜, 象徵生活之圓滿, 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 經受“疰夏”的考驗。
許多人的記憶裡都有這樣一個場景:立夏前一天, 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
除了吃蛋之外, 還有另外的玩法, 鬥蛋。 煮好的蛋, 挑出整只未破的, 用彩線編織成蛋套, 然後將雞蛋放進去, 掛在書包上, 或者掛在胸前, 一搖一擺的上學去了。 到了學校, 同學之間便以鬥蛋為遊戲, 以蛋殼堅硬不碎為贏。
立夏嘗三鮮: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
1、地三鮮
地三鮮:蠶豆
地三鮮:莧菜
地三鮮:黃瓜
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蠶豆、蒜苗)。 其實各地都有自己的三鮮。 吃這三樣美食有一定的道理。
之所以吃蠶豆,
而時令蔬菜紅莧菜, 吃完莧菜端起菜盆將紅紅的湯汁一飲而盡, 討的是“紅”運當頭的彩頭。 夏天人們大量出汗, 多食莧菜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還有減肥排毒, 補血補氣之功效。
最後黃瓜水分大, 也非常適合夏天吃。 黃瓜含有較多的果酸、果膠和豐富的纖維素, 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 並促進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泄, 祛脂瘦身, 預防便秘。
2、樹三鮮
樹三鮮:櫻桃
樹三鮮:枇杷
樹三鮮:杏
櫻桃、枇杷、杏子(一說是青梅、杏子、櫻桃)。 立夏後, 炎熱的天氣裡, 人體內喪失的水分增多, 脾胃消化功能也變差, 多吃水果是補充水分並且幫助消暑的有效方法。 時令水果新鮮多汁, 當然要嘗一個。
其中櫻桃便是最早應市的當季水果。 在水果家族中, 一般鐵的含量較低, 櫻桃卻卓然不群, 一枝獨秀;維生素A含量比葡萄、蘋果、橘子多4~5倍。 立夏吃櫻桃, 討一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枇杷不但味道鮮美, 營養豐富, 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 中醫認為, 枇杷性涼, 有潤肺、清肺之功。 《本草綱目》曰枇杷“性味甘、酸、平、無毒”, 有“止瀉下氣, 利肺氣, 止吐逆, 主上焦熱, 潤五臟”之功效。
5月也是杏兒上市的時節, 常吃杏子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3、水三鮮
水三鮮:海螺
水三鮮:鰣魚
水三鮮即海螺、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 這類三鮮現在四季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 但應節氣享受這些美食或許更多一些樂趣。
海螺具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它味甘、性冷、無毒, 具有清熱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 對心腹熱痛, 肺熱肺燥, 雙目昏花等病症也有一定的功效。
鰣魚的脂肪含量很高, 幾乎居魚類之首, 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 鰣魚鱗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能治療瘡、下疳、水火燙傷等症。
立夏五色飯
五色飯是五色糯米飯的俗稱, 又稱烏飯、青精飯或花米飯, 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而得名, 是用來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
黑色糯米飯, 用楓葉及其嫩莖之皮, 放在臼中搗爛, 稍為風乾後浸入一定量的水中, 浸泡一天一夜後, 把葉渣撈出濾淨, 即取得黑染料液。 黑染料汁要放入鍋中用文火煮至五六十攝氏度, 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黃染料, 可用黃花或黃梔子、黃羌等植物的果實、塊莖提取。 將黃花煮沸, 或將黃梔子搗碎放入水中浸泡, 即得到黃橙色的染料液。 也可用黃羌掏爛後與糯米拌均用力搓, 可得黃色的糯米(可直接蒸, 不用浸泡)。
紅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種而葉狀不同的紅蘭草經水煮而成。 葉片稍長, 顏色稍深, 煮出來的顏色較濃, 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 顏色較淺, 煮出來的顏色較淡, 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色。 提取四種液汁出來後,分別把不等量的米放入其中浸泡一夜,等其上色後放入蒸籠中蒸約一個小時,便可蒸出黑、紅、黃、紫、白(糯米本色)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來。
這樣做出來的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豔、五彩斑斕、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口味柔軟、醇正平和,味道富有植物清香,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紅蘭草有生血作用,梔子有清熱涼血作用,用楓葉煮成的青粳飯,人食之能堅筋骨、益腸胃、補髓。
但是由於五色飯的製作工藝過於複雜,如今到了立夏,五色飯已逐漸被蠶豆糯米飯所代替,後者的製作方法也相對簡單、實用: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鹹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淨,鮮蠶豆挖掉芽口,鹹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鹹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後,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加少量味精後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
提取四種液汁出來後,分別把不等量的米放入其中浸泡一夜,等其上色後放入蒸籠中蒸約一個小時,便可蒸出黑、紅、黃、紫、白(糯米本色)五種顏色的糯米飯來。這樣做出來的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豔、五彩斑斕、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口味柔軟、醇正平和,味道富有植物清香,吃起來令人回味無窮,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紅蘭草有生血作用,梔子有清熱涼血作用,用楓葉煮成的青粳飯,人食之能堅筋骨、益腸胃、補髓。
但是由於五色飯的製作工藝過於複雜,如今到了立夏,五色飯已逐漸被蠶豆糯米飯所代替,後者的製作方法也相對簡單、實用: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也可用羅漢豆肉),去皮鹹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糯米洗淨,鮮蠶豆挖掉芽口,鹹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的丁,將糯米、鮮蠶豆、鹹肉和筍丁放入電飯煲內,放水量可比平常煮飯減少20%,煮熟後,再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加少量味精後攪拌一下即成香氣四溢的蠶豆糯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