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 就是我們常吃的食物紅豆。 對於赤豆的功效, 不少人都知道些。 但是在中醫飲食營養學科裡對赤豆是如何介紹的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利尿類食物赤豆, 喜歡吃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基原
為豆科植物赤豆或赤小豆種子。
異名
赤小豆、紅豆。
性味歸經
甘、酸, 平。 入心、小腸經。
功效
利水除濕, 消腫解毒。
應用
1.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 小豆3kg, 煮去汁, 去茅根食豆, 水隨小便下。 (《補缺肘後方》)
2.脾陽不振, 水腫消長反復, 以腰下為甚:赤小豆30~50g, 粳米100g, 白糖適量。 (《遵生八箋》)
3.癮疹瘙癢:赤小豆、荊芥穗等份為末,
按語
時常用於煮赤豆湯、赤豆粥或研成細沙作豆沙餡, 加工成各種食品。 民間赤豆湯用來補血, 與紅棗、桂圓同煮。 赤豆葉、花、芽均可為藥。 葉能澀小便, 治療小便頻數之症。 赤豆花主治痢疾、傷酒頭痛、疔瘡、丹毒等證。 赤豆芽主治便血和妊娠胎漏。
參考文獻
1.《內經》:“主下水, 排癰腫膿血。 ”
2.《藥性論》:“能令人美食;末與雞蛋白調塗熱毒癰腫;通氣, 健胃。 ”
3.《本草綱目》:“辟瘟疫, 治產難, 下胞衣, 通乳汁, 和鯉魚、黃雌雞煮食, 並能利水消腫”、“此藥治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 不拘善惡, 用水調之, 無不愈者。 ”
赤小豆的功效與作用
性平, 味甘、酸。 利水除濕, 和血排膿, 消腫解毒。 治水腫, 腳氣, 黃疸, 瀉痢, 便血, 癰腫。
1.預防便秘米
紅豆中含有多量對於治療便秘的纖維,
2.消除水腫
赤豆還可用於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於瘡毒之症, 都有一定效果。 赤豆煮湯飲服, 可用於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不良、炎症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3.健脾利胃
紅小豆煮粥食之, 有健脾胃、利水濕的作用。 凡脾虛不運、腹水脹滿、小便不利、黃疸、瀉痢者, 皆可食之。
4.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紅豆含可觀的蛋白質、微元素, 有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提高抗病能力。
5.催乳汁
紅豆是富含葉酸的食物, 產婦、乳母多吃紅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結語:中醫飲食營養學科對赤豆的介紹還是很詳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