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槍魚各部位肉質講解 吃貨往這瞅

金槍魚因為肉質多脂, 口感醇厚, 向來是製作刺身的頂級食材。 金槍魚又叫鮪魚, 香港稱吞拿魚。 金槍魚有8個品種, 其中多數品種體積巨大, 最大的體長達3.5米, 重達600至700千克, 而最小的品種只有3千克重。 因為肌肉中富含肌紅蛋白, 所以肉質呈紅色。

金槍魚進行分快處理後, 用給水紙(一種給魚肉提供水分的紙)將其卷好, 之後再用普通紙張包裹, 裝入塑膠袋後, 埋入冰中是指沉睡。 一般來說, 幾天時間魚肉就會熟化變得軟嫩。 和牛肉一樣, 金槍魚肉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口感, 根據脂肪含量不同, 可以分為:赤身(Akami)、中脂(Chutoro)、大脂(Otoro),

大脂又分為霜降和蛇腹。

赤身

取自魚身背部, 金槍魚的赤身含量最多, 脂肪含量最少。 因為脂肪含量少, 肉質堅實有嚼感。 赤身中富含的清爽香味與酸味, 具有其他部位魚肉無法匹敵的魅力。 恬美安詳的細膩感, 同時赤身與醬油也十分匹配, 經常用來製作漬赤身壽司。

中脂

位於背鰭下方的中脂, 赤身與魚脂的平衡度極佳, 也是最受喜愛的部位。 在將金槍魚切斬成型的時候, 能夠作為中脂的部位很廣, 肉色發紅的一般作為中脂食用, 脂肪含量稍高的部分, 從邊緣切斷, 切下的部分形似“鉛筆”, 這部分適合捏制壽司, 也被稱作“中脂之王”大脂

大脂部分猶如“雪花牛肉”, 脂肪含量豐富, 口感嫩滑, 入口即化, 也是金槍魚肉最為昂貴的部位。

即使做成只有一口大小的壽司, 大脂的脂肪紋路依然清晰可見。 魚腹下部的一側叫做“蛇腹”。

如今不僅是因為人氣高而導致金槍魚供不應求, 氣候變化等原因也使得金槍魚巡遊環境發生改變。 由於地球氣候在不斷變暖, 金槍魚魚脂含量也在不斷降低, 香醇口感減弱。 再加上過度捕撈, 使金槍魚種群數量急劇減少, 雖然人工繁殖實驗已經成功, 但由於其生長緩慢, 現在仍依賴捕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