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膳食>營養飲食>正文

海鷗食堂--清淡之中,自有濃郁之味

我們見慣了許多餐廳, 有的門庭若市, 有的慘澹經營……遙遠的芬蘭, 就有這樣一家冷清的小餐廳。 在這裡, 海苔飯團、玉子燒本是海鷗食堂裡簡單清淡的食物, 但由於開在他國異鄉, 女主人的生意一直不好。 直到有一天, 因為她某天烘烤的一盤肉桂卷香氣四溢, 吸引了許多路人紛紛來一探究竟。 肉桂卷加上一杯香醇的咖啡, 食物的魔力最終打破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 成了芬蘭冬天裡最溫暖最受歡迎的食品。 海鷗食堂的起死回生, 也就在預料之中。 也許這也是導演荻上直子的人生哲學:清淡之中,

自有濃郁之味。

相關影評:

很奇怪我這麼一個觀片向來偏好重口味的人, 會去喜歡《海鷗食堂》這樣清淡的電影。

故事講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某個街角, 日本女子幸惠開了一間食堂, 之後因緣際會遇到些有趣的人和事。

食堂陳設簡單乾淨, 藍白基調, 只在細節處做些文章, 桌椅皆為原木清漆, 案臺上時時有白色菊花。

三個女人一台戲, 這真是古往今來顛撲不破的真理

——

因為不肯賣壽司清酒以迎合食客, 所以生意一直慘澹得要命的店主幸惠。

閉著眼睛在地圖上隨手一指, 指到芬蘭, 然後就搭飛機過來的小綠。

被電視裡芬蘭的空氣吉他比賽吸引, 在父母相繼去世後便動身前往的正子。

你看, 多有意思, 她們都是看似拘謹的日本女子,

但卻做著這樣任性的事。

電影的氣質裡頭有種難得的簡約, 免掉長情大愛, 是陌上游春也一樣可以不落情緣的乾淨。

三個女人先後來到赫爾辛基這個離日本最近的歐洲城市, 也許各自懷著心事, 念及過往悲從中來或者也有一哭, 但哭者自不傾訴, 而那對面坐著的觀者也不問及。

是, 人與人之間有些話原本不必說盡, 因為說與不說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也無非就是彼此溫柔地對待。

海鷗食堂的食客也都趣怪得很

——

熱衷日本文化的芬蘭帥哥, 因為是食堂的第一個客人, 所以永遠可以在這裡喝到免費咖啡。

從前也在這裡開店的中年男子, 跑進食堂來反客為主, 教幸惠泡咖啡之前說一句咒語能夠使咖啡的味道變好。

還有因丈夫離家出走而滿臉陰霾的大嬸, 氣勢洶洶要了烈性燒酒一飲而盡, 誰料如此豪氣的她竟是個“一杯倒”, 三秒鐘後就到了桌子底下。

之後, 一臉愁苦相的正子陪了這位大嬸一個下午, 明明不懂芬蘭語, 正子卻完全明白她的哭訴。

所以說紅塵處處一般, 悲傷的人在哪裡都是一樣。

縱然上帝毀掉了巴別塔, 又變亂了人族的語言, 但其實世人的情感邏輯說到底又能有多大差別?

而店主幸惠從形貌到內心都帶著一股子天真——會在認識小綠的第一天就將她留宿在家, 僅僅因為“能夠完全記住《科學小飛俠》主題曲的一定不是壞人”——但她外柔內韌, 隨遇而安中始終保留有一點堅持, 雖然她所做的也不過是切切煮煮這樣的小事。

這就很好理解當小綠向她建議用馴鹿肉和龍蝦替代傳統材料來做飯團的時候, 幸惠會說

——飯團還是要用梅幹、鮭魚和鰹魚做。 這裡也是。 哪裡也是。

呵, 這哪兒是在講飯團呢, 這是在講人生。

《海鷗食堂》之好, 正在於它懂得“深深話淺淺說”, 比起時下某些拼命“拗造型”的所謂大片不知高端多少, 也不知真誠多少。 大概這也正是這部小成本又沒有美女出鏡的電影能賣翻五億日元的原因吧。

片中有那樣充足那樣熱烈並且清潔的陽光, 恰是北歐不可多得的夏日。

有一幕, 失意的中年男子走出海鷗食堂, 低頭瞥見衣襟上剩有一粒米飯。

這時他就停步, 拈它起來, 端詳片刻之後把它放進嘴裡仔細咀嚼, 然後繼續走向有陽光的轉角。

我想起當年佛祖在靈山說法拈花示眾的手勢, 因其內心的澄明高妙, 竟至于眾生不可以言對, 只能一笑以報之。

禪在一啄一飲間, 生命裡最大的修行, 其實是饑來餐飯倦來眠。

這部電影清淡平和如同俳句, 暗藏著禪機。

我還記得在片中幸惠問小綠, “假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 你會想要做什麼?”

小綠撓頭, 認真想想, 然後說, 吃很多好吃的。

這真是最本心的回答, 因為千百年來人們所做的, 也無非是以吃來頂住絕望。

真的, 你看這世間放眼望去, 當中哪一個人不眷戀一茶一飯的光輝? --by逍遙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