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就將就腹式呼吸, 醫神孫思邈就提倡腹式呼吸法養生, 基本方法是鬆開腰帶, 放鬆肢體, 思想集中, 排除雜念, 由鼻慢慢吸氣, 緩緩鼓起肚皮, 一呼一吸每口氣堅持10~15秒鐘, 屏息1秒, 然後再從口徐徐呼出, 每分鐘呼吸4次。 這種腹式深呼吸, 吐故納新, 防範秋天燥邪的傷害。
鍛煉肺泡 增強肺活量
人的呼吸形式分為胸式和腹式呼吸兩種, 胸式呼吸時肺活量小, 肺組織利用率低, 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 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葉的肺泡卻處在“休息”狀態, 呼吸一次約5秒種, 吸人約500毫升空氣。
腹式呼吸好就好在, 呼吸時隔肌上下活動範圍加大, 胸腔容積得到最大範圍的擴展和回縮, 呼吸一次約為10~15秒鐘, 能吸入1000~1500毫升空氣,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肺組織, 使中下肺葉的肺泡在換氣中得到健康的鍛煉, 改善了肺部的血液迴圈, 從而防止肺的纖維化, 延緩了老化, 保持良好的彈性, 提高了肺活量, 可使機體獲得充足的氧, 隨血液運行而布散周身,
促進腸道運動 防治疾病
中醫認為, 肺與大腸相表裡, 是通過經脈的絡屬而構成的表裡關係。 肺主宣發, 大腸得以濡潤, 肺氣的肅降, 可促進大腸傳導功能的發揮;大腸傳導功能正常, 則有助於肺的肅降。 若肺感受燥邪, 肺熱壅盛, 則大腸燥結;耗傷肺陰, 則腸枯便秘;反之, 大腸秘結, 肺失通調, 肺氣上逆而喘咳滿悶。
堅持做腹式深呼吸, 隨著腹部凸出及縮回的節奏, 在促進腸道蠕動加快, 使腸道內糞便和毒素儘快排出體外的同時, 也促使肺氣的順利肅降,
疏通經絡 氣血通暢
古代醫家早就認識到呼吸與經絡運行相關, 《黃帝內經》中說的“肺朝百脈”, “肺主治節”。 人體每一條經絡都跟五臟相連, 臟腑功能會影響經絡, 而體內經絡的運行要靠肺的呼吸來調整。 如足厥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任脈、帶脈等經絡通過腹部, 遍佈著幾十個穴位, 尤其是神闕穴(肚臍), 是人體先後天經氣運行的樞紐。 進行腹式深呼吸對經絡是良好的鍛煉, 也增強了肺功能, 有力地促進經脈的運行和經氣的流通, 保持了內環境的穩定, 起到抵禦燥邪, 防範呼吸道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