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博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鐘凱在一篇科普文章中指出, 首先, 骨質疏鬆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 導致骨質疏鬆的因素也非常多, 比如骨鈣峰值(也就是身體的底子)、雌激素水準(尤其是絕經後婦女)、遺傳因素、使用藥物(比如糖皮質激素)、膳食中的鈣含量、血液中的維生素D水準、運動量、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臟器疾病等等。 所以一個人得骨質疏鬆, 往往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可樂未必是主因。 (摘自“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 專家解讀”)
同樣, 在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列出的骨質疏鬆十大危險因素中也提到,
其實, 早在20年前, 美國的科學家們就已經為汽水證實了清白。 1994年,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組織骨質疏鬆和骨骼健康方面的專家召開了一次題為“鈣的最佳攝取量”的會議。 專家的獨立報告指出, 未發現汽水中的成分會對鈣的吸收或流失造成任何實質性影響。 1997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發現, 汽水中的成分並不會對鈣的吸收產生任何實質性的負面影響。 從而得出結論認為:對於大多數年齡段的健康成人而言, 將鈣的吸收與汽水的飲用直接聯繫起來是沒有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