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秋後感冒紮堆兒 中醫辨症治療效果好

如今的天氣將逐漸轉涼, 進入到秋季時節, 在早晚我們能明顯得感覺到溫差大, 季節的變化, 雖然不是特別大, 但是仍舊讓很多人出現了感冒發燒的情況, 有輕微的喝點藥好了, 嚴重的去醫院打點滴。 那麼如果你也出現了感冒的情況, 不妨通過中醫的方式來緩解吧, 對症治療更有效。

中醫認為, 感冒的發生是因為人體感受外邪而致病, 外邪之中以風邪為主, 在氣候反常、冷暖失調、人體抵抗力不足時, 風邪就可能興風作浪。 病情較輕的感 冒一般統稱為“傷風”。 除了風邪, 寒、熱、濕、暑等外邪還常會與風邪相挾侵犯人體,

使感冒的症狀多變。

天涼以後, 風寒和風熱感冒是最常見的兩類

1、風寒感冒。 外邪侵犯人體, 通常是從皮毛、口鼻, 再到肺衛。 寒邪侵及體表, 人們常會畏寒, 想多穿衣服。 另外, 打噴 嚏、流清鼻涕、咽喉癢, 也是風寒感冒常見的早期表現。 寒邪有“收引”的特性, 侵犯人體, 還會有無汗、頭痛, 甚至四肢酸痛等表現。 外邪來犯, 人體鼓動“正 氣”與之抗衡, 就會發熱。 因此, 風寒感冒時, 人們會有這樣的表現, 一方面明顯感到怕冷, 另一方面身體卻還會在發熱。 而當傷及肺時, 就會咳嗽、咯痰, 風寒感 冒時痰液多為清稀的白痰。

2、風熱感冒。 與風寒不同, 風熱相挾襲表時, 毛孔是開放的, 因此人體會發熱、出汗、怕風。 還會有咽喉紅腫疼痛、口感微渴、咳嗽、痰液黏稠等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剛感冒時表現為“風寒”的人, 經過3—5天, 寒邪可能“化熱”而表現出風熱感冒的症狀, 這時治療就得進行相應的調整。

中醫預防感冒

1、關注氣候變化

根據本地區氣候變化的規律, 注意收聽和收看天氣預報節目, 當天氣發生異常變化時, 要及時更換衣被, 注意寒溫適宜, 尤其在冬季要注意保暖。

2、體育鍛煉

依據自身情況, 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如太極拳、慢跑、散步等。 在天氣異常時, 也可以在室內進行相宜的運動。 體育鍛煉可以舒活筋骨, 流暢氣血, 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3、飲食調攝

飲食以清淡、富含營養為原則。 宜食牛奶、雞蛋、精肉、魚、豆製品等高蛋白的食品, 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品。

忌食過分油膩、粘滯、酸腥及刺激性食物。

4、加強個人、公共衛生

搞好室內及環境衛生。 冬季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 保持空氣新;注意清洗鼻腔, 鼻孔乾燥者, 可用棉簽沾香油塗潤鼻孔;不隨地吐痰, 不共用毛巾、手帕及食具;衣被要勤洗、勤曬。

在感冒易於流行時期, 儘量減少外出, 避免去公共場所, 如商場、醫院等人群密度較大的場所, 在乘坐公車、乘坐電梯時要帶口罩。 定期對居所和公共場所如車間、教室、宿舍等進行消毒。 如用食醋、醋酸、乳酸(12ml/100m3)、過氧乙酸(1~3g/m3)薰蒸等。

感冒偏方推薦

豆豉二白湯:淡豆豉12g, 蔥白15g, 白蘿蔔30g, 香菜3g。 加水適量燒沸, 乘熱服用。 適用於深秋、冬季寒冷季節服用。

姜棗蘇葉飲:蘇葉3g , 生薑3g, 大棗3個, 紅砂糖15g。 生薑切絲,

大棗去核切片, 與紫蘇葉同裝入茶杯內, 以沸水200~300ml, 加蓋浸泡5~10分鐘,加入紅糖攪勻, 趁熱飲用。 適用於深秋、冬季寒冷季節服

薄荷梨粥:薄荷3g, 帶皮鴨梨30g、大棗6枚, 加水適量, 煎湯備用;小米或大米煮粥, 粥熟後加入薄荷梨湯, 再煮沸即可。 適宜於春季時節服用。

菊花蘆根茶:菊花5g, 蘆根10g。 沸水浸泡代茶頻頻飲服。 適宜於春季時節服用。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