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脊柱亞健康的鑒別

脊椎是人體主要的骨骼支柱, 其內含的脊髓、脊神經可支配五臟六腑、四肢功能, 脊柱的穩定和運動靠所附屬肌肉、韌帶的動力。 因此脊椎的骨關節錯位, 往往導致疾病。 國外有報導, 全身70多種疾病是由於脊椎錯位引起。 近來, WHO已將頸椎病列入影響人類健康十大病種之一。

然而, 脊椎的關節錯位早期雖有不適感, 但不一定就出現病變, 這與所附著的肌肉韌帶力量有關, 這種早期的錯位異常改變或不舒服感, 我們稱之為脊柱亞健康。 如果脊柱亞健康不及時調理, 就可導致疾病的發生。

如何鑒別脊柱亞健康,

這是一個重大的科研課題。 如果明確了脊柱亞健康的鑒別標準, 不僅早期發現脊柱疾病的先兆, 及時調整糾正, 避免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 從事脊柱保健的工作者有了與疾病鑒別的標準, 避免把疾病按亞健康保健, 不但達不到效果, 甚至加重損傷, 引發意外。 以下為作者研究多年的脊柱亞健康的初步鑒別標準, 供批評指正。

頸椎亞健康鑒別法

低頭、仰頭障礙

低頭(屈曲)運動障礙:多見於生理曲度加大, 或者生理曲度消失。 如果不及時調理, 就會出現頭暈、頭痛、血壓波動(偏高或偏低)。

仰頭(後伸)運動障礙:多見於頸椎椎曲消失, 甚至反弓, 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會伴有輕度頭暈、頭痛, 如果不及時調理, 嚴重的會導致椎管狹窄。

側屈運動障礙

多見於頸椎椎體移位、側彎, 左側屈障礙者多是椎體向右旋轉, 向左側彎;右側屈障礙者多是椎體向左旋轉, 向右側彎。 椎體旋轉、側彎, 如果不及時調理, 椎體的旋轉、側彎會引發疾病:發生在下段頸椎, 往往伴有肩背痛和上肢麻痹;發生在上段頸椎多伴有頭暈、頭痛。

旋轉功能障礙

多見於頸椎曲度消失、變直甚至反弓的狀態。 如果不及時調理, 向左旋轉障礙會出現胸悶、心跳症狀, 向右旋轉障礙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下降的症狀。

頸部不適感

經常感到頸背酸脹不舒服:例如久坐平視時間長了就感到頸部酸痛, 或大椎處酸痛, 自行轉動頸部或者自我推拿頸部會感到輕鬆。 這種狀態往往是頸肌勞損, 如不及時調理,

嚴重的會引起頸椎骨關節錯位, 導致各種頸椎病。

頸部轉動有彈響聲:多為頸項韌帶損傷或頭頸夾肌損傷, 如不及時調理, 會導致頸椎骨關節錯位, 時間久了還會出現頸項韌帶鈣化。

頸枕酸脹:往往是睡眠時, 枕頭過高導致頭後肌損傷, 如不及時調理, 會引起寰樞關節錯位, 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心慌、心悸的病症。

肩背沉重

這種狀態往往是肩背受涼或過度勞累導致肩背部肌肉、韌帶損傷, 如不及時調理, 會引起下段頸椎錯位, 壓迫神經會引起肩背痛、上肢麻痹等疾病。

頭暈耳鳴

早晨起床後出現一過性頭暈, 也就是說起床後站立突然感到頭暈, 但很快就消失了。 有時會伴有耳鳴, 或轉動頭項出現耳鳴。 往往是頸椎有骨關節錯位。

如不及時調理, 症狀會逐漸加重, 導致椎動脈型頸椎病或寰樞關節錯位。

健忘失眠

記憶力減退, 易忘事, 或者難以入睡或睡眠不甯, 易醒。 這種情況往往是頸椎骨關節移位、頸椎椎動脈供血不足, 如不及時調理, 會導致椎動脈型頸椎病。

血壓波動

易勞累, 勞累後血壓偏高或偏低, 休息後血壓又平穩, 往往是頸椎骨關節移位, 椎動脈供血不足, 如不及時調理, 會導致椎動脈型頸椎病或高血壓、低血壓。

咽喉不適感

自感咽喉有異物, 嘔吐不出, 咽之不下, 俗稱“梅核氣”。 往往是第2、3、4頸椎關節紊亂。 如不及時調理, 會加重症狀, 影響健康。

焦慮、抑鬱

時常心煩意亂、容易激動易動怒、睡眠不寧或失眠, 或有頭暈、頭痛, 或有眼睛發脹、視物昏花、耳鳴,

或有胸悶、反胃, 易被診斷為精神焦慮症或精神抑鬱症, 而服藥效果不顯著, 甚至有輕生念頭。 多伴有頸部不舒、頸椎低頭後仰障礙, 往往是頸椎上段骨關節紊亂, 合伴交感神經受刺激引起。

愁眉苦臉

人遇到傷心或不愉快的事的表情是愁眉苦臉。 但是上段頸椎骨關節紊亂也可出現愁眉苦臉。 這種亞健康狀態是笑也笑不開, 整天臉部肌肉繃緊, 好像遇到天大的難事一樣, 實際上這種臉部表情是上段頸椎骨關節紊亂, 刺激頸神經和面神經造成的。 如不即時調理會繼發嚴重的頸椎病, 出現頭暈、頭痛、失眠、血壓波動、耳鳴、眼花等症狀。

陰陽臉

指臉部左右不對稱, 一側肌肉豐厚, 一側肌肉瘦小, 兩隻眼睛合攏時, 一只能緊閉,一隻不能緊閉;吹氣時嘴唇明顯兩側高低不對稱,類似中風偏癱引起的面癱。這種狀態往往是上段頸椎錯位,刺激到頸神經、交感神經和面神經、動眼神經造成的。如不即使調理,就會加重症狀。

胸椎亞健康鑒別法

鎖骨高低征

2個鎖骨向前隆起不對稱,一側高,一側低。這種表現往往是上段胸椎有側彎,合併有肩部、胳膊酸脹不舒服,頸椎活動障礙,甚至有出現胸悶、心慌、噁心。

肩胛高低不對稱

自然狀態站立時,出現肩胛高低不對稱,往往是上段胸椎側彎引起。如不及時調理,會繼發頸椎病,甚至導致心律紊亂、胸悶氣短等。

胸悶心慌

不明原因的胸悶、歎氣、心慌、氣短和心律紊亂,心率過快:1分鐘90次甚至110次,過慢:1分鐘不到50次至60次,而心電圖未發現心臟器質性疾病。這種情況往往是上段胸椎紊亂刺激心叢總神經(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組成,都發自上段胸椎旁)引起。如不及時調整,長時間的心律紊亂,會導致心肌缺血,嚴重時暴發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媒體報導一些不明原因“英年早逝”,多可能是這種病症。

胸悶、胸痛

胸悶胸痛,往往勞累時加重,而影像學檢查未發現心肺有器質性病變。這種情況多數為上段胸椎多關節紊亂刺激肋間神經、交感神經或膈神經引起。

胸背痛

多發生在胸背的中部,往往發好於長期伏案工作、胸背受涼導致胸背下的斜方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粘連,胸神經背支和皮支受刺激或卡壓。這種疼痛痛有定處,多為持續性痛,稍加推拿按摩可以緩解。

胃腹脹痛

胃脘部或腹部有脹悶或疼痛,各種物理檢查未發現胃腸道有器質性病變。這種胃腹脹痛有個很明顯的特點,站立走路時不明顯,但坐下工作就慢慢出現,逐漸難以忍受,當平睡下來就會放屁,之後就舒服了。這種情況往往是第5到第9胸椎關節紊亂刺激到消化道神經、交感神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如不及時調整,會併發胃腸道器質性病變,例如慢性胃炎、胃潰瘍、慢性腸炎或膽囊炎等疾病。

腰椎亞健康鑒別法

腰椎活動障礙

腰椎有伸縮、屈伸、左右旋轉、左右側曲的功能。伸縮的功能一般不容易發現。在人平躺和站立或坐立1小時後有1公分左右的伸縮。也就是說,人睡下平躺1小時,身高會增加1公分左右,特別是青春期更明顯,這就是腰椎伸縮功能的表現。

正常腰椎活動度前屈90°,後伸30°,左右側曲20°~30°,左右旋轉30°左右。上述運動功能測定時,站立,兩手固定骨盆,以骨盆和下肢不動為標準姿勢。中老年人因椎間盤退變後,上述活動範圍相應減小。

運動障礙有以下2種情況:

屈伸障礙:彎腰和後伸活動較平時顯著減小,多為腰背豎脊肌、腰大肌勞損,如不及時調理會繼發腰椎骨關節紊亂,引起病變。

旋轉和側屈障礙:腰左右旋轉及側屈活動度比平時顯著減小,多為腰椎生理曲度變小、椎體有旋轉甚至側彎。如不及時調理會繼發椎間盤突出症發生,老年人易繼發椎管狹窄症。

腰背酸痛

腰背指胸腰段,有酸痛感,在彎腰時明顯。這種情況多是腰背豎脊肌損傷,如不及時調理會繼發腰椎骨關節紊亂、椎間盤突出。

下腰酸痛

下腰部指綁腰帶的部位,往往站久、坐久、走路久就感到酸痛,改變姿勢後減輕,自己觸摸下腰部有凹陷。出現這種情況,多為腰骶關節紊亂,特別是經產婦女容易出現腰椎生理曲度加大、椎弓峽部退變。如不及時調理,會導致椎弓峽部斷裂、腰椎滑脫、椎間盤突出併發嚴重的腰腿痛。

男子性功能衰退、女性月經紊亂

男子腰背酸痛、性功能衰退或陽痿。女子月經紊亂、痛經,表現為經期頸項、腰背酸痛。上述情況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時就應該考慮腰椎紊亂。由於上段腰椎(1~3椎)骨關節旋轉或側彎,椎曲變小,可併發腰大肌損傷,刺激生殖神經引起。

步態不正

以走路時左右腳步態不對稱,表現為一條腿靈活有力、另一腿遲鈍無力,身體呈傾斜狀。這種情況往往是腰大肌損傷,腰椎有側彎、椎曲紊亂。如不及時矯正,可繼發腰椎間盤突出,甚至腰椎管狹窄。

一側下肢肌肉瘦小

正常人雙下肢大腿和小腿肌肉是一樣大小,有同樣彈性。當發現一側大腿或小腿肌肉瘦小或彈性(肌張力)降低時,往往是腰椎骨關節紊亂,椎間盤突出或退變,椎間孔及椎間盤刺激到股神經(大腿)或坐骨神經(小腿)所致。這種情況,往往伴有腿麻痹、發涼、步態不正。如不及時調理,可繼發嚴重的腰腿痛,甚至椎管狹窄症的發生。

步行腿麻或腰胯痛

步行時,一側腿麻痹或下腰及髖胯部麻痹疼痛。坐、臥、休息則無症狀,這種狀態,多為腰大肌損傷或腰骶關節骨關節錯縫,如是老年人,可能是椎管狹窄早期。如不及時調理,會加重症狀,影響工作及生活,椎管狹窄症嚴重可致癱瘓。

骶椎亞健康鑒別法

坐位腰胯痛

當在坐位時間稍久,就感到腰胯酸痛。這往往是由於坐姿不正,引起骶髂關節損傷。因為人體在坐位時,主要是兩個坐骨接觸板凳。坐骨是髂骨的延伸部位。有些人喜歡坐位時蹺二郎腿,這樣就造成單側的坐骨(髂骨)承受上半身的重力,久而久之,骶髂關節的韌帶在肌肉的張力下降,彈力減退,導致骶髂關節錯縫。

另外一種原因是經產婦。由於妊娠期骨盆增大,相應骶髂關節韌帶舒張,產後休息的不好,骶髂韌帶彈力未能很好恢復,也容易造成骶髂關節錯縫,多發生于中青年婦女。

平躺下腰胯痛

平時行走、坐立疼痛不明顯,但當睡眠時平躺就導致下腰痛和腰胯痛,只能側身睡,這種情況往往是骶髂關節的錯縫,兩側峽骨高低不對稱,當平躺時錯位的峽骨受到創面的壓力而產生症狀。

睡床翻身腰胯痛

睡眠時平躺或側臥無症狀,當轉動身體位置時就產生腰胯痛,這種情況多是骶髂關節錯縫的症狀,也可能是腰骶關節病。

步態不正長短腳

步態不正指走路時一腳高一腳低,當平臥時會發現兩足跟長短不等,這種狀態有三種可能:一是骶髂關節錯位;二是股內收肌損傷;三是髖關節疾病。

一只能緊閉,一隻不能緊閉;吹氣時嘴唇明顯兩側高低不對稱,類似中風偏癱引起的面癱。這種狀態往往是上段頸椎錯位,刺激到頸神經、交感神經和面神經、動眼神經造成的。如不即使調理,就會加重症狀。

胸椎亞健康鑒別法

鎖骨高低征

2個鎖骨向前隆起不對稱,一側高,一側低。這種表現往往是上段胸椎有側彎,合併有肩部、胳膊酸脹不舒服,頸椎活動障礙,甚至有出現胸悶、心慌、噁心。

肩胛高低不對稱

自然狀態站立時,出現肩胛高低不對稱,往往是上段胸椎側彎引起。如不及時調理,會繼發頸椎病,甚至導致心律紊亂、胸悶氣短等。

胸悶心慌

不明原因的胸悶、歎氣、心慌、氣短和心律紊亂,心率過快:1分鐘90次甚至110次,過慢:1分鐘不到50次至60次,而心電圖未發現心臟器質性疾病。這種情況往往是上段胸椎紊亂刺激心叢總神經(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迷走神經組成,都發自上段胸椎旁)引起。如不及時調整,長時間的心律紊亂,會導致心肌缺血,嚴重時暴發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媒體報導一些不明原因“英年早逝”,多可能是這種病症。

胸悶、胸痛

胸悶胸痛,往往勞累時加重,而影像學檢查未發現心肺有器質性病變。這種情況多數為上段胸椎多關節紊亂刺激肋間神經、交感神經或膈神經引起。

胸背痛

多發生在胸背的中部,往往發好於長期伏案工作、胸背受涼導致胸背下的斜方肌、大菱形肌、小菱形肌粘連,胸神經背支和皮支受刺激或卡壓。這種疼痛痛有定處,多為持續性痛,稍加推拿按摩可以緩解。

胃腹脹痛

胃脘部或腹部有脹悶或疼痛,各種物理檢查未發現胃腸道有器質性病變。這種胃腹脹痛有個很明顯的特點,站立走路時不明顯,但坐下工作就慢慢出現,逐漸難以忍受,當平睡下來就會放屁,之後就舒服了。這種情況往往是第5到第9胸椎關節紊亂刺激到消化道神經、交感神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如不及時調整,會併發胃腸道器質性病變,例如慢性胃炎、胃潰瘍、慢性腸炎或膽囊炎等疾病。

腰椎亞健康鑒別法

腰椎活動障礙

腰椎有伸縮、屈伸、左右旋轉、左右側曲的功能。伸縮的功能一般不容易發現。在人平躺和站立或坐立1小時後有1公分左右的伸縮。也就是說,人睡下平躺1小時,身高會增加1公分左右,特別是青春期更明顯,這就是腰椎伸縮功能的表現。

正常腰椎活動度前屈90°,後伸30°,左右側曲20°~30°,左右旋轉30°左右。上述運動功能測定時,站立,兩手固定骨盆,以骨盆和下肢不動為標準姿勢。中老年人因椎間盤退變後,上述活動範圍相應減小。

運動障礙有以下2種情況:

屈伸障礙:彎腰和後伸活動較平時顯著減小,多為腰背豎脊肌、腰大肌勞損,如不及時調理會繼發腰椎骨關節紊亂,引起病變。

旋轉和側屈障礙:腰左右旋轉及側屈活動度比平時顯著減小,多為腰椎生理曲度變小、椎體有旋轉甚至側彎。如不及時調理會繼發椎間盤突出症發生,老年人易繼發椎管狹窄症。

腰背酸痛

腰背指胸腰段,有酸痛感,在彎腰時明顯。這種情況多是腰背豎脊肌損傷,如不及時調理會繼發腰椎骨關節紊亂、椎間盤突出。

下腰酸痛

下腰部指綁腰帶的部位,往往站久、坐久、走路久就感到酸痛,改變姿勢後減輕,自己觸摸下腰部有凹陷。出現這種情況,多為腰骶關節紊亂,特別是經產婦女容易出現腰椎生理曲度加大、椎弓峽部退變。如不及時調理,會導致椎弓峽部斷裂、腰椎滑脫、椎間盤突出併發嚴重的腰腿痛。

男子性功能衰退、女性月經紊亂

男子腰背酸痛、性功能衰退或陽痿。女子月經紊亂、痛經,表現為經期頸項、腰背酸痛。上述情況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時就應該考慮腰椎紊亂。由於上段腰椎(1~3椎)骨關節旋轉或側彎,椎曲變小,可併發腰大肌損傷,刺激生殖神經引起。

步態不正

以走路時左右腳步態不對稱,表現為一條腿靈活有力、另一腿遲鈍無力,身體呈傾斜狀。這種情況往往是腰大肌損傷,腰椎有側彎、椎曲紊亂。如不及時矯正,可繼發腰椎間盤突出,甚至腰椎管狹窄。

一側下肢肌肉瘦小

正常人雙下肢大腿和小腿肌肉是一樣大小,有同樣彈性。當發現一側大腿或小腿肌肉瘦小或彈性(肌張力)降低時,往往是腰椎骨關節紊亂,椎間盤突出或退變,椎間孔及椎間盤刺激到股神經(大腿)或坐骨神經(小腿)所致。這種情況,往往伴有腿麻痹、發涼、步態不正。如不及時調理,可繼發嚴重的腰腿痛,甚至椎管狹窄症的發生。

步行腿麻或腰胯痛

步行時,一側腿麻痹或下腰及髖胯部麻痹疼痛。坐、臥、休息則無症狀,這種狀態,多為腰大肌損傷或腰骶關節骨關節錯縫,如是老年人,可能是椎管狹窄早期。如不及時調理,會加重症狀,影響工作及生活,椎管狹窄症嚴重可致癱瘓。

骶椎亞健康鑒別法

坐位腰胯痛

當在坐位時間稍久,就感到腰胯酸痛。這往往是由於坐姿不正,引起骶髂關節損傷。因為人體在坐位時,主要是兩個坐骨接觸板凳。坐骨是髂骨的延伸部位。有些人喜歡坐位時蹺二郎腿,這樣就造成單側的坐骨(髂骨)承受上半身的重力,久而久之,骶髂關節的韌帶在肌肉的張力下降,彈力減退,導致骶髂關節錯縫。

另外一種原因是經產婦。由於妊娠期骨盆增大,相應骶髂關節韌帶舒張,產後休息的不好,骶髂韌帶彈力未能很好恢復,也容易造成骶髂關節錯縫,多發生于中青年婦女。

平躺下腰胯痛

平時行走、坐立疼痛不明顯,但當睡眠時平躺就導致下腰痛和腰胯痛,只能側身睡,這種情況往往是骶髂關節的錯縫,兩側峽骨高低不對稱,當平躺時錯位的峽骨受到創面的壓力而產生症狀。

睡床翻身腰胯痛

睡眠時平躺或側臥無症狀,當轉動身體位置時就產生腰胯痛,這種情況多是骶髂關節錯縫的症狀,也可能是腰骶關節病。

步態不正長短腳

步態不正指走路時一腳高一腳低,當平臥時會發現兩足跟長短不等,這種狀態有三種可能:一是骶髂關節錯位;二是股內收肌損傷;三是髖關節疾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