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柴桂乾薑湯治水腫

高某, 女, 42歲, 2014年9月2日首診。 雙下肢水腫1月, 勞累後加重, 自汗、盜汗, 肩膀和膝蓋發涼, 手足心稍熱, 月經量少, 口苦, 平時口不幹, 吃東西時覺口幹, 納可, 小便不頻, 大便二日一行, 苔白, 脈細。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 空腹血糖12mmol/L左右。

辨證:導師馮世綸教授雲:從病性來看, 患者口苦、吃東西口幹、盜汗、手足心熱, 屬於上熱之象;肩膀膝關節發涼, 屬於下寒之象, 病性寒熱錯雜;從病位來看, 無明顯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等太陰之象, 無頭項強痛而惡寒等表證, 依據排除法, 結合口苦為半表半裡熱鬱之象, 當在半表半裡;結合患者雙下肢水腫、月經量少,

為血虛水盛之象, 故辨六經為厥陰太陰合病兼血虛水盛。

患者口幹口苦、肩膀膝蓋發涼、大便二日一行, 為津液虧虛之“陽微結”, 自汗盜汗, 辨方證為柴胡桂枝乾薑湯合當歸芍藥散方證。

處方:柴胡12克, 黃芩10克, 花粉12克, 生龍骨15克, 生牡蠣15克, 桂枝10克, 乾薑10克, 當歸10克, 白芍10克, 川芎6克, 蒼術10克, 澤瀉12克, 茯苓12克, 炙甘草6克, 七劑水煎服, 日一劑, 分溫兩服。

方中以甘草乾薑湯理中氣以複津液, 針對大便幹, 桂枝、甘草調營衛以解外邪, 花粉、牡蠣潤燥, 針對口幹, 柴胡、黃芩解熱除煩, 針對口苦;傷寒名家胡希恕先生應用此方常加生龍骨, 即合為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可很好的針對太陽陽明合病之盜汗等症, 又龍骨鎮靜安神, 亦可解決心煩、失眠等等情志症狀;合用當歸芍藥散,

養血利水, 針對水腫、月經量少。

複診(2014年10月14日):下肢腫已, 偶爾坐車很長時間才會腫, 平時不腫, 肩、膝關節涼已, 自汗、盜汗已, 口苦已, 後頭頸部皮疹癢, 繼予桂枝加荊防、白蒺藜合薏苡敗醬散加花粉湯治療皮疹。

按:胡希恕先生研讀《傷寒論》數十年, 最終悟出148條小柴胡湯實則為柴胡桂枝乾薑湯證之誤, 此條與厥陰病提綱十分符合, 故當為厥陰病, 臨床應用上主要依據“三對半”, 即原文中:“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鞕、脈細”, 驗之臨床, 每獲良效。

然而, 臨床疾病複雜多變, 每每合病或有兼夾痰瘀食積等, 故表現在每一例患者身上, 症狀並不典型。 例如本案中, 柴胡桂枝乾薑湯證表現但為“四逆”,

而患者不但沒有四逆, 反而“手足微熱”, 如能掌握本方證本質, 病位為半表半裡、病性為上熱下寒, 則在臨床中便可以引申、擴大應用。 患者雖手足熱, 但肩膀、膝蓋發涼, 故仍為下寒之象, 實則與四逆病機相同, 故而用之輒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