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有節, 就是要根據人體生命活動的需要以及消化系統的功能, 適度地調節飲食,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飲食有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定時定量,
飲食定時, 是指每日的進餐時間要基本固定, 按時進餐。 傳統飲食養生學提倡每日的三餐時間為:早餐6~7時, 午餐12時左右, 晚餐18~19時進餐。 按時進餐不但可以保證人體營養物質的需求, 而且有利於消化系統的消化和吸收, 對健康有益。
飲食定量, 是指每日的進食量要基本固定, 饑飽適宜, 避免過饑過飽, 暴飲暴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每日三餐中, 以早餐最為重要, 午餐次之, 晚餐則要適當少吃一些, 俗話說的“早飯吃好, 午飯吃飽, 晚飯吃少”是有道理的。 三餐的比例應該按照:早餐, 占全日總熱量的30%~35%;中餐, 占全日總熱量的40%左右;晚餐, 占全日總熱量的25%~30%來分配, 這種進食量的分配比較適合生理活動和學習工作的需要。
2.寒熱適宜, 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指食品溫度的寒熱要適宜, 二是指食物性質的寒熱要適宜。
食品溫度的寒熱適宜, 是指不宜時食溫度過冷或過熱的食品。 進食的食品溫度應以30℃~50℃為宜。 溫度適宜的食品可以促進胃腸內消化液的分泌和促進胃腸蠕動, 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性質的寒熱適宜, 是指要根據自己的機體情況適當地選擇不同性質的食物。
3.合理搭配, 是指要根據個人的營養需求和生理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飲食搭配, 避免偏食偏嗜。
為保證人體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成分, 飲食要多樣化, 不可偏食偏嗜。 目前, 除母乳外, 尚未發現有哪種食物具有全面而豐富營養成分能夠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 我們所知道的是不同的食物類型所含有的營養成分有著明顯的不同,
4.清淡為主, 是指在日常生活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
所謂飲食清淡, 是指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等“五低”飲食而言。
低鹽, 是指日常飲食不可過鹹, 食鹽的日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長期高鹽膳食不僅可以誘發高血壓, 還可導致血液流變學指標增高, 血漿膽固醇增高和小血管脂質沉著,
低脂, 是指日常的飲食中油脂要少。 油脂類的日攝入總量不要超過25克。 飲食中如果攝入過高的脂肪, 特別是含飽和脂肪酸較多的脂肪, 可能會引發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癌症, 甚至影響壽命。 肥肉和葷油均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 脂肪中主要含飽和脂肪酸, 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 並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 應當少吃。
低糖, 是指日常飲食不可進食過多的甜食。 我們所講得“低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少食用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等具有甜味, 口感好, 又易於被人體吸收特點的糖。 人體食用的糖過多, 超出了人體每日的需要量, 就會轉變為脂肪堆積於體內而引起肥胖或誘發糖尿病等。 所以,少吃甜食有益於健康。
低膽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高膽固醇飲食的危害已眾所周知,本文不贅述。
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食物具有辛辣味的品種較多,如蘿蔔、芥菜、生薑、大蔥、小蔥、洋蔥、大蒜、韭菜、青蒜、蒜黃、各種辣椒、胡椒、芥末、辣醬、酒等。但我們通常所講的辛辣食物僅指辣椒、胡椒、芥末及生薑、蔥、蒜而言。因為辛辣味食物中所含的辣味物質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少量的辣味可增進胃腸蠕動和分泌而有利於消化,但大量的辣味刺激可損傷胃腸道的黏膜,所以患有胃炎、胃潰瘍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和患有痔瘡等肛門疾患者尤要慎食。 所以,少吃甜食有益於健康。
低膽固醇,是指少食用含膽固醇高的食物。高膽固醇飲食的危害已眾所周知,本文不贅述。
低刺激,是指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食物具有辛辣味的品種較多,如蘿蔔、芥菜、生薑、大蔥、小蔥、洋蔥、大蒜、韭菜、青蒜、蒜黃、各種辣椒、胡椒、芥末、辣醬、酒等。但我們通常所講的辛辣食物僅指辣椒、胡椒、芥末及生薑、蔥、蒜而言。因為辛辣味食物中所含的辣味物質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少量的辣味可增進胃腸蠕動和分泌而有利於消化,但大量的辣味刺激可損傷胃腸道的黏膜,所以患有胃炎、胃潰瘍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和患有痔瘡等肛門疾患者尤要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