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實驗助你認識抑鬱和習得性無助

心理學家Seligman(1975)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群狗關在籠子裡面, 每當它們掙扎試圖逃離的時候就電擊, 一天之後, 即便把籠子打開可以很輕易地逃離, 65%的狗也不會逃離了。 它們只是趴在那裡, 嗚嗚做聲。 Seligman認為, 人抑鬱時的被動和退縮也是這麼學習到的, 稱之為“習得性無助”。

但是人畢竟不是狗, 後來, Seligman自己修正了他的觀點, 認為人的思想在抑鬱中起到了作用。 因為發現很多人在無助的情景中也不會抑鬱。

抑鬱者的思維模式有三大特點:內在性(“這都是我的錯”)、穩定性(“不管我怎麼努力, 事情都不可以改變了”)、概括性(“抑鬱會影響到所有的事情”)。

但是, 這種把抑鬱完全歸結於內心的觀點又受到了挑戰。 因為有上述思維模式的人不見得都會出現抑鬱, 如很多佛教徒, 他們不但不抑鬱, 相反是比較樂觀的。 所以, 即便你的思維有內在、穩定、概括的特點, 你也可以成為一個不抑鬱的人。

人會變得抑鬱, 不僅僅是因為環境是無助的, 而且也是因為人的內心感覺“無望”。 Abramson, Metalsky, & Alloy (1989)發現容易無望的人往往會認為著她的生活中會有重大不幸發生, 在悲慘的情況下沒有改變的希望。 Metalsky & Joiner(1992)發現這些人有這樣的思維模式:

(A)認為壞事情是不可避免、無法控制的。

(B)從不好的事情得出自己不好得結論。 (如“我考試沒考好, 這說明我這個人沒有價值。 ”)

(C)假設一件不好的事情會在以後導致其他不好的事情的發生。

即便你的性格內向, 即便你的性格具有內在、穩定、概括的特點, 這不意味著你就會抑鬱。 不要說:“我就這樣了, 一輩子都要憂鬱。 ”

抑鬱、悲觀的你和樂觀者的性格不是完全不同, 相反, 你們可能是完全同樣的性格。 只要你能夠把你的性格特點用在保持希望上面。 比如說, 發生好的事情的時候, 用你通常的思維模式來考慮, “這件好事情都是我造成的。 這件好事情會導致以後更多的好事情出現, 會影響到所有的事情。 不管我怎麼努力, 好事情都不可以改變了。 ”

想一想, 如果你是Seligman籠子裡的狗, 怎麼成為那樂觀的35%呢?

做個練習, 記錄下100件生活中的好事情, 然後用上述的思維模式來培養自己的希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