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的樂趣不僅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 還在於瑜伽的修煉可以淨化鍛煉我們的心靈。 並不是所有瑜伽愛好者都會去瑜伽館學習的, 可能會選擇在家自學瑜伽, 比較推薦的是將瑜伽書籍與瑜伽教學視頻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 不過選擇也是有講究的。
好書和好老師一樣重要
練瑜伽是個樂趣。 學才知不足, 不足會去找書來看。 因此, 真的喜歡瑜伽的人, 相關的書和DVD會愈買愈多。 只是, 看到後來, 有些人的講法相同, 有些人就持完全相反的論調, 有時看得越多越覺得一頭霧水, 不是嗎?
其實在剛剛開始接觸瑜伽時,
不過, 選書也要小心, 坊間有太多書像陷井一樣, 一不小心就買一個回來, 愈看愈是糊塗。 盡信書不如無書。
那麼書要怎麼選呢?若是英文書的話, 可以到亞馬遜網路書店查一下讀者的書評。 而中文書籍則直接到書店翻閱以及向同好打聽囉~
另外一個建議是, 既然要買書, 儘量買“原汁原味”的。 不是說印度人寫的就好, 而是儘量不要選一些新創門派, 或是自創動作的作者的書。
再者, 選擇書籍最好選擇一些經過了時間的考驗, 得到了大眾認同的書籍。 並不是說就一定要買印度人寫的書, 而是要求你不要選擇那些剛剛創立還沒得到驗證的流派或作者的書籍, 因為這些書可能並不是那麼的有效, 其中實際的內容也比較少, 只是包裝的比較好。
每個書海領域裡, 都不免良莠不齊, 因此要選好書也得要多打聽。 看書的目的很簡單, 就是補足自己在學習上的欠缺。
尤其, 大師級的作品, 讀了以後會想再三咀嚼之感, 並想在實際中印證。 其中, 愈是難懂的像是呼吸法、靜坐或冥想之類的內容, 因為比較玄,
實務和理論孰重
有一些老師認為, 只有從每天不停的練習中, 才能一步步體會瑜伽的真意。 因此不斷的練習比翻閱書籍來得重要的多。 這句話, 基本上我同意, 可是我想到老祖宗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亡;思而不學則殆。 ”做學問還是要有一些思考的方向, 不是嗎?
若是您是純粹學興趣, 我覺得您只要跟著好老師學, 他就能給您很多了。 不過, 若是您想做教練的時候, 我建議必須要理論和實務並重了。
我遇過一些老師, 她的教學幾乎來自他的老師。 老師怎麼教他, 他就怎麼教學生。 因此, 問他為什麼這個動作要這樣做?或者受過傷的人要如何做其它替代動作?等一些較另類的問題, 他並不完全深入瞭解。
若是能輔以好書, 對事情的看法就比較不會那麼單一, 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或看法來解釋。 最重要的是, 在理論的基礎下, 儘量讓學生走在瑜伽的道路上。
各有各的說法
不過, 我的經驗是, 很多書上因作者個人經驗, 或是派別不同, 而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有些說法沒有對錯, 只是在於解釋上不同, 就您要選擇相信什麼。 但有些事有對錯的差別, 要小心不要弄混。
在你接觸瞭解瑜伽的過程中, 可能會發現很多不同作者的瑜伽書籍中常常存在各不相同的說法, 這是因為瑜伽書籍的作者可能流派不同, 或者由於他自身體驗的過程不同。 有些說法對錯明顯, 記住不要弄混, 而有些說法則沒有對錯之分,
而我在這裡很難一一多舉那些說法聽聽就好。 那些是必要的準則。 相信有經驗的您, 時日一久自然能分辨差異。
在這裡, 我給大家一些建議:若是學興趣者, 可以買一或兩本體位法的書。 至少買一本談瑜伽歷史、意義及綜觀體位法、呼吸法及靜坐的書。 這樣對瑜伽才會有比較全面的瞭解。 至於想當老師者, 我建議最好要有一本談解剖或生理學的書, 以及專門、分別的深入討論呼吸法和靜坐的書。 這樣對各位未來教學的幫助會比較大。
較高的學費讓很多人選擇了在家中自學瑜伽, 其實這也是一種方式, 但學習過程中出現困難是一定的, 所以需要參考適合自己的書籍和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