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藥灌腸配按摩降小兒高熱

外感發熱是兒科臨床常見急症之一, 由於小兒神氣怯弱, 發熱容易引起驚厥等重症, 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應及時診療。

中醫中藥治療小兒外感發熱有明顯優勢, 近年來已研製出多種抗病毒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藥製劑, 但多屬口服, 雖有注射劑但可引起患兒的恐懼和痛苦;口服中藥, 患兒很難接受, 有時還可引起患兒反射性嘔吐。 因而, 開闢新的中藥給藥途徑, 採用中藥外治法治療小兒外感發熱, 已引起眾多醫家和廣大患兒家屬的關注。 下面介紹以灌腸和推拿手法相結合的去熱方法:

青荷液灌腸

“青荷液”以青蒿、薄荷為主, 以及荊芥、黃芩、柴胡等中藥按常規劑量煎製成, 每劑藥煎液100毫升, 置放於冰箱。 青蒿善於清骨中之熱, 尤能泄暑熱之火;薄荷味辛, 性平, 服之能透發涼汗, 為溫病宜寒解者之要藥。 青荷液具有解肌發汗、清裡退熱的功效。 使用時, 將藥液從冰箱取出, 溫熱在40℃左右, 患兒用藥按每公斤體重2至3毫升計算, 選用一根細軟的一次性頭皮針管連接注射器肛管, 插入深度為8至10釐米, 將藥液注入患兒直腸後囑咐家長抱好孩子, 不要讓藥液流出, 此為每日一次保留灌腸, 3天為一療程。

穴位按摩

拿風池20次, 揉大推50次, 清肺經、清天河水、退六腑各300次, 每天1次, 3天為1療程。 按摩療法直接刺激肌膚上的特定穴位。 通過經絡、血脈、神經反射弧的反應進而影響臟腑、中樞神經等並啟動自身的調節能力,

從而達到退熱作用。

此方法經臨床研究, 以退熱時間作為療效評價指標, 研究結果並經統計學分析證實, 青荷葉灌腸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小兒外感高熱, 明顯優於西藥對照組, 以及單純使用上述一種中醫外治法, 對年幼患兒降溫效果尤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