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重脾胃升降治驗

案1

趙某, 女, 43歲, 2008年3月7日初診。

患者自訴頭暈頭痛3年余, 日漸加重, 每日發作2~3次, 頭暈時伴噁心胸悶, 嘔吐清水, 食少便溏, 觀其面色萎黃, 四肢無力, 畏寒肢冷, 近幾年曾服中、西藥多種無效。 曾住院治療, 診斷為神經性頭痛, 椎間動脈供血不足等。 診其六脈沉細, 關脈微弦, 舌淡苔薄白, 此證乃憂思勞倦損傷中氣, 清陽不升, 故血不上榮, 腦失清靈, 治以補中益氣東加減:黃芪30克, 柴胡6克, 焦白術15克, 茯苓12克, 升麻6克, 砂仁6克, 半夏10克, 天麻10, 枳殼6克, 當歸15克, 紅棗5枚, 甘草5克。 10劑, 水煎服, 日1劑。

二診:藥後頭暈頭痛減緩, 食欲增進, 但勞累或情志變化頭重加重,

胸悶欲吐。 宗前方加竹茹9克, 陳皮6克, 6劑, 水煎服, 日1劑。

三診:諸症好轉, 飲食如常, 囑其早上服補中益氣丸2丸, 以補中氣, 晚上服六味地黃丸2丸, 以補腎氣, 堅持服藥一月後再無頭痛頭暈發作, 體已康復。

案2

李某, 女, 42歲, 2009年5月8日初診。

自訴少腹疼痛一年余, 常有帶下伴腰酸乏力, 月經先期, 量少色淡, 延日不止。 曾經醫院婦產科診斷為慢性盆腔炎, 經輸液服中、西藥, 效不佳, 望其面色萎黃, 精神萎頓, 少氣懶言, 舌淡苔白, 脈細弱無力。 辨證為脾氣不足, 清氣不升, 濁陰不降, 沖任不暢, 治以升陽除濕東加減:生黃芪18克, 焦白術15克, 柴胡6克, 升麻5克, 木香6克, 香附6克, 白果仁5克, 桂枝5克, 炒苡仁12克, 元胡9克, 烏藥5克, 厚樸9克, 車前子12克(包), 甘草3克。

5劑, 水煎服, 日1劑。

二診:藥後腹痛少有發作, 白帶減, 精神欠佳, 食納有增, 以補中益氣東加木香6克, 枳殼6克, 烏藥6克, 炒苡仁15克。 5劑, 水煎服, 日1劑。 並囑其調養性情, 增加營養。 藥後隨訪, 諸症悉平。

按:升降出入是人體氣化功能的基本形式, 是臟腑經絡之陰陽氣血運動的基本過程, 故《素問·六微旨大論》雲:“出入廢則神機化滅, 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

脾胃居於中州, 為升降出入之樞紐。 唐容川說:“其氣上輸心肺, 下達肝腎, 而灌溉四旁, 充溢肌膚, 所謂居中央暢四旁如是。 ”臨床上要維持機體陰陽平衡, 就必須維持脾胃功能正常, 故前賢李東垣著《脾胃論》, 臨證注重脾陽, 立補中益氣湯等名方, 為後世所遵從。 清代葉天士則宣導養胃陰, 也即是指“胃氣降則和”的道理。

培補後天氣血生化之源, 調暢脾胃升降出入之機, 在臨床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