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患者王女士是一位退休幹部, 平時胃口不太好, 聽說山楂可以開胃, 就經常吃點山楂或泡山楂水喝。 前幾天, 家人買來的山楂新鮮又大又紅, 王女士一次空腹吃了很多, 中午又喝了點啤酒, 第二天感覺上腹脹痛, 胸中堵塞, 飲食明顯減少, 飯後疼痛加重。 她認為又是胃病犯了, 在家自行服藥, 症狀沒有緩解, 胸悶、肩背部疼痛加劇。
經檢查, 王女士胃裡有一個10釐米×9釐米大小的山楂結石。 由於時間較長, 胃蠕動時胃壁同結石磨擦, 產生了2個較大的潰瘍。
診斷: 山楂遇胃酸易凝結成塊
武警總醫院消化科主任劉海峰解釋,
胃石形成後, 大多數病人有上腹不適、脹滿、噁心或疼痛感;有些病人有類似慢性胃炎的症狀, 如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上腹部脹, 鈍痛, 反酸, 燒心;部分病人可合併胃潰瘍;體積較大的胃結石, 上腹部可有重壓感及一定程度的梗阻表現, 可引起黏膜損傷致潰瘍及出血。 嚴重者可導致穿孔和腹膜炎,
劉海峰說, 山楂具有健胃消食、降壓降脂之功效, 長期服用可防治消化不良、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症、脂肪肝、便秘以及下腹墜脹等。 但山楂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宜吃, 特別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患者要禁吃, 因為他們本身胃酸過多, 吃山楂會加重病情。
值得提醒的是孕婦、老人特別是合併糖尿病的患者, 胃大部切除術迷走神經切斷術後的胃輕癱綜合征患者, 胃動力差不宜多食, 一般人空腹時也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