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競走規則 這些競走知識你瞭解嗎

一些經常健身的朋友肯定聽過競走的, 但是並沒有瞭解競走, 或開始競走。 而對於競走規則更是沒有概念, 不清楚如何競走, 實際上, 競走很久以前就開始發展起來了。 今天小編將為大家介紹競走技巧, 及競走的好處, 一起來看看吧!

競走是從日常行走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運動, 規則規定支撐腿必須伸直, 從單腳支撐過渡到雙腳支撐, 在擺動腿的腳跟接觸地面前, 後蹬腿的腳尖不得離開地面, 以確保沒有出現“騰空”的現象, 而這也是競走與跑步的主要分別。

競走起源於英國, 1867年, 英國舉行了第一次競走錦標賽。

到了19世紀90年代, 這項運動在德國盛行起來。 1893年舉行的維也納到柏林的競走比賽, 全程長達578公里。 1908年, 奧運會正式將競走列為比賽專案。 從1961年起, 每年舉行盧迦諾杯競走比賽, 以後發展成為世界盃賽, 男選手爭奪盧迦諾杯, 女選手角逐愛斯堡恩杯。 競走比賽最先出現於1775年至1800年間的英國, 有些更是日以繼夜地進行。

19世紀初, 英國出現步行比賽的活動。 19世紀末, 部分歐洲國家盛行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的競走旅行。 1866年英國業餘體育俱樂部舉行首次冠軍賽, 距離為7英里。 競走分場地競走和公路競走兩種。 場地競走設世界紀錄;公路競走因路面起伏等不可控因素較多, 成績可比性差, 故僅設世界最好成績。

1908年競走首次進入奧運會,

當時的距離是3500米和10英里。 此後幾屆奧運會距離有所不同, 有過3000米、10公里等, 從1956年奧運會起定為20公里(1956年列入)、50公里(1932年列入)。 女子競走於1992年才被列入奧運會, 距離為10公里, 2000年奧運會將改為20公里。

兩腳交替走步的田徑運動。 比賽在田徑場或公路上進行。 在奧運會和重大田徑比賽中男子有20千米、50千米公路競走、20千米田徑場地競走;女子有5千米田徑場地競走、10千米公路競走。

田徑比賽規則規定:每步中, 運動員在後腳離地之前, 前腳必須著地, 腳落地時, 該腿必須有一瞬間的伸直。 競走運動員在比賽途中, 如違犯了上述規定, 第一次犯規裁判員舉白旗給競走比賽予警告, 若再次犯規, 裁判員舉起紅旗, 取消其比賽資格。

運動員在最後1圈犯規, 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警告或直接取消其比賽資格。 腿部動作是競走技術的主要環節。 前邁的腿在腳落地時要伸直, 用腳跟先著地, 這樣可增大步長並能減小著地的制動。 隨著另一腿蹬地, 身體重心前移, 出現了單腿支撐階段。

當身體重心移至伸直的支撐腿上時, 後腿屈膝擺至體側。 在人體經過垂直部位後, 支撐腿由全部著地過渡到腳尖, 在擺動腿前擺的配合下完成下一步的後蹬。 擺動腿隨著骨盆沿身體縱軸的轉動, 屈膝前擺, 腳離地面始終較低。 腿前擺時應柔和地伸直膝關節, 小腿依慣性前擺並用足跟著地。 此時形成短暫的雙腳支撐姿勢。 人體重心在向前運動過程中不應有明顯起伏,

當重心投影點與前腿支點一致時, 又出現了下一步的垂直姿勢, 接著又開始新的用力蹬地動作。

運動員在競走的時候應該做到步幅大、頻率高, 跟平時的跑步或者走路完全不同, 狀態也要調整過來, 一定要善於協調肌肉的用力和放鬆, 這點很重要, 走步要樸實、自然, 省力而無多餘動作, 兩腳落地的足跡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競走時, 運動員軀幹自然伸直或稍前傾。 兩臂屈肘約90°, 在體側做前後協調有力的擺動, 兩臂配合下肢動作調節走的速度, 走步時身體重心儘量做向前的直線運動, 過大的上下起伏和左右搖擺不利於提高走速, 也會消耗較多能量。

現代競走技術中的鮮明特點是突出骨盆沿身體縱軸的前後轉動。

舉行20千米以上競走比賽時, 每隔5千米設一飲料供給站。 飲料以橘汁、加糖濃茶、葡萄糖及少量食鹽配成。

競走技術的基本要求

1、步幅自然、寬大、頻率快、身體重心軌跡波動小, 移動速度快, 實效性高。

2、動作自然、協調、節奏感強、輕鬆省力、經濟性好。

3、雙腳不能同時離地。

競走的健身價值

專家指出競走就是一項對我們身體極有幫助的運動。 35歲以後最好的運動是赤腳競走, 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 不建議做慢跑。 如果可能, 每天10000步的競走, 最好是赤腳競走, 每天在黃土地、草皮上、木頭上或是石頭上走15分鐘, 對身體健康更有幫助。

競走的好處有很多, 競走是最安全、溫和的有氧運動, 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還能非常有效的鍛煉人體, 但是如今生活壓力的增加, 很多人總覺得很難撥出時間競走。其實,競走的機會無所不在,只看您如何運用了。

首先應該從自己的日常生活著手,如果上班地點不遠,即可選擇步行,不僅可免塞車之苦,時間也較易自由掌握。另一種方法是,個人活動儘量以競走為交通工具,例如買菜、去郵局、看朋友,都可達到競走的效果。

如果你準備做競走運動,那麼首先就要保證自己能堅持下來,必須立下確定的計畫,好的計畫能讓你的健身鍛煉更容易實施。為使效果提高,至少每週三次,每次45到60分鐘。競走速度不必太快,時速3—5公里是較恰當的競走速度,最重要的是,視個人情況而定,千萬不要走太累,超過體力負荷程度。

競走時間比速度重要,主要是必須長期有規律地持續做。

競走運動扭臀擺臂,動作複雜,似乎只有年輕人才能勝任。但美國教授的一項新研究卻證實:對老年健身者來說,競走比健身操或慢跑不僅更為安全,而且健身效果也更好。

他指出:在慢跑或做健身操時,足部往往重重落地,足部、腿部受到的反衝力較大,長此下去老年人業已“疲軟”的足部、腿部較易引發傷痛;相反競走時落腳很輕,這對骨質業已疏鬆的老人尤為合適。

其次,競走是一項全身運動,全身幾乎所有關節都可得到活動和鍛煉,同時對心臟健康也特別有好處。

此外,老人學競走其實姿勢也不必十分標準,一般只要做到雙臂彎曲、雙腿伸直、臀部微扭即可,並不比迪斯可難學,教授建議高齡老人在散步時也不妨“穿插”一段“慢速競走”(運動量介於競走與散步之間),這樣既可增加鍛煉效果,又可提高趣味性。

競走注意事項

在競走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競走的步速和注意調整自己的呼吸。

競走步速

節奏走得越快,對熱量的耗費也就越大,但這並不料味著要加大步幅。相反,最佳的競走方法應該是進步步速,減小步幅。

雙臂和呼吸要共同到位

競走時要自動擺動雙臂使下臂呈約90度,有節拍地擺到胯後,向上則擺到與肩同高;前行的時分,應用拐杖觸地的反彈力推進身體向前。共同緩而深的呼吸,大步疾速進步。活動後顯示為大汗淋漓,體表溫度升高,敏捷進入到減脂形態。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競走更加瞭解了,競走不僅是我們日常的健身專案,也是一項非常有益身心的比賽,因此,對於競走的規則,我們一定要多加瞭解。小編希望大家能堅持競走,擁有健康的身體哦!

很多人總覺得很難撥出時間競走。其實,競走的機會無所不在,只看您如何運用了。

首先應該從自己的日常生活著手,如果上班地點不遠,即可選擇步行,不僅可免塞車之苦,時間也較易自由掌握。另一種方法是,個人活動儘量以競走為交通工具,例如買菜、去郵局、看朋友,都可達到競走的效果。

如果你準備做競走運動,那麼首先就要保證自己能堅持下來,必須立下確定的計畫,好的計畫能讓你的健身鍛煉更容易實施。為使效果提高,至少每週三次,每次45到60分鐘。競走速度不必太快,時速3—5公里是較恰當的競走速度,最重要的是,視個人情況而定,千萬不要走太累,超過體力負荷程度。

競走時間比速度重要,主要是必須長期有規律地持續做。

競走運動扭臀擺臂,動作複雜,似乎只有年輕人才能勝任。但美國教授的一項新研究卻證實:對老年健身者來說,競走比健身操或慢跑不僅更為安全,而且健身效果也更好。

他指出:在慢跑或做健身操時,足部往往重重落地,足部、腿部受到的反衝力較大,長此下去老年人業已“疲軟”的足部、腿部較易引發傷痛;相反競走時落腳很輕,這對骨質業已疏鬆的老人尤為合適。

其次,競走是一項全身運動,全身幾乎所有關節都可得到活動和鍛煉,同時對心臟健康也特別有好處。

此外,老人學競走其實姿勢也不必十分標準,一般只要做到雙臂彎曲、雙腿伸直、臀部微扭即可,並不比迪斯可難學,教授建議高齡老人在散步時也不妨“穿插”一段“慢速競走”(運動量介於競走與散步之間),這樣既可增加鍛煉效果,又可提高趣味性。

競走注意事項

在競走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競走的步速和注意調整自己的呼吸。

競走步速

節奏走得越快,對熱量的耗費也就越大,但這並不料味著要加大步幅。相反,最佳的競走方法應該是進步步速,減小步幅。

雙臂和呼吸要共同到位

競走時要自動擺動雙臂使下臂呈約90度,有節拍地擺到胯後,向上則擺到與肩同高;前行的時分,應用拐杖觸地的反彈力推進身體向前。共同緩而深的呼吸,大步疾速進步。活動後顯示為大汗淋漓,體表溫度升高,敏捷進入到減脂形態。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競走更加瞭解了,競走不僅是我們日常的健身專案,也是一項非常有益身心的比賽,因此,對於競走的規則,我們一定要多加瞭解。小編希望大家能堅持競走,擁有健康的身體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