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分型辨治手腳發涼

手腳發涼在西醫的診斷中, 腦血管後遺症、頸椎病、糖尿病微循環障礙、末梢神經炎等都會出現手足發涼的表現。 在中醫裡, 一般分為四個類型進行辨證論治, 下面就向大家詳細介紹這四類辨證方法。

氣血虧虛

屬於中醫的血痹, 乃血虛寒厥證。 患者手足發涼, 發麻怕冷, 甚則冷過肘膝, 舌淡, 脈細無力。 代表方劑:黃芪桂枝五物湯、四逆湯、當歸四逆湯。 血虛重者, 可以在方中加雞血藤、首烏等。 在日常生活中, 患者可以經常服用當歸生薑羊肉湯, 並且注意保暖, 少接觸寒涼。

氣虛血瘀

素體氣虛, 不能行血, 以致脈絡瘀阻,

筋脈肌肉失去濡養, 所以手足發涼, 舌質發暗, 甚則淡紫, 舌下靜脈黑長。 代表方劑:補陽還五東加減, 寒重者可以加黑附子以溫經散寒。 同時, 可以叮囑患者自己用紅花、艾葉熬水浸泡手足, 或做一些灸療, 這樣效果更佳。

陽氣內郁

由於患者肝氣不舒, 所致陽氣內鬱不能發散, 手足不溫, 甚則抽搐昏迷, 牙關緊閉, 手足緊握, 但患者的胸腹是發熱的, 脈弦, 舌質基本正常。 代表方劑:四逆散加減, 同時可以配合針灸, 針刺十宣穴放血效果顯著。 事後, 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的輔導, 長期效果更好。

陽衰厥逆

惡寒蜷臥, 四肢厥冷, 脈微, 神衰欲寐, 這是陽氣衰微的危證表現。 代表方劑:回陽救急湯、獨參東加減。 同時要採取西醫的急救措施,

吸氧, 補液, 維持電解質的平衡, 以達到搶救病人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