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是常見病。 由於農村醫療資源不足, 早期不夠重視或失治、誤治等, 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 本病原以中老年較多見, 現亦年輕化。 萎縮性胃炎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隱痛或嘈雜, 食欲減退、噁心、嘔吐、噯氣、貧血、消瘦、舌炎、腹瀉等。 胃鏡檢查發現正常胃黏膜變為灰色或灰綠色, 黏膜層變薄, 在局限的萎縮區可見其周圍黏膜稍有隆起等, 現代醫學認為是“胃癌”的前期潛在因素。
中醫學認為萎縮性胃炎的發生是飲食不當, 恣食生冷, 嗜食煙酒、肥甘炙烤厚味導致濕熱中阻, 影響脾胃運化;或情志失調、鬱怒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胃;或胃腑積熱,
胃陰虧損型
主要表現:胃脘嘈雜, 食後胃痛, 口乾舌燥, 五心煩熱, 體瘦, 貧血, 失眠, 大便秘結, 舌質紅少苔, 脈弦細。
治法:滋陰養胃生津。
方藥:益胃東加減, 沙參30克, 麥冬30克, 生地20克, 白芍30克, 甘草6克, 石斛30克, 玉竹20克, 佛手20克, 山楂20克, 水煎服。
方解:本證系患病延誤日久, 郁火傷陰, 胃陰不足, 血無從化生所致。 方中沙參、麥冬、生地、石斛、玉竹涼血養胃陰;白芍、甘草疏肝止痛;佛手理氣和胃;山楂消食助消化, 全方藥味少, 效力宏大, 故療效較好。
脾胃虛弱型
主要表現:胃脘隱痛, 喜暖喜按, 稍進冷食則胃痛加重, 神疲無力, 四肢不溫, 小便清長, 舌淡苔白,
治法:健脾溫中。
方藥:黃芪建中東加減:黃芪30克, 炙甘草10克, 沉香9克, 豆寇仁15克, 大棗9枚, 桂枝9克, 蜜糖60克, 砂仁9克, 水煎服。
方解:中氣不足, 寒滯中焦。 方中黃芪補中益氣, 白芍、甘草和胃止痛, 沉香理氣止痛, 豆寇仁、砂仁溫中散寒, 調氣止痛;蜜糖健脾益胃;桂枝通陽, 配伍大劑量白芍和營止痛力強。
配合針灸效果更佳:1、胃脘痛針刺足三裡、內關、胃俞。 2、食欲減退, 貧血, 灸中脘、足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