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高血壓病診斷最容易, 治療最簡單。 高血壓病人服藥不就是每次1到2片, 每日1次或每日2到3次嗎?難道這服藥還有學問嗎?是的, 高血壓病人服藥學問大著呢。
是否服藥, 一字定終生
首先, 要確認你是否需要服藥。 這是很重要的, 一旦確認要服藥, 病人就得終生服藥。 大家知道, 高血壓分繼發性和原發性, 繼發性高血壓由各種原因引起, 如腎病等, 而原發性高血壓則病因不明。 對於前者, 一旦病因去除, 病人即不再有高血壓, 不需要終生服藥。 而對於後者, 由於病因不明, 無法根治, 需要終生服藥。 有些病人經一段時間的治療後,
何時服藥, 時辰有講究
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不是恒定的, 而是存在著自發性波動。 當人在睡眠時, 血壓可大幅度下降。 如果你在白天經常忘了服藥, 而在晚上臨睡前服用降壓藥、則有可能使血壓在夜間降得太低。
白天的血壓升高與覺醒及活動有關。 也就是說, 睡覺醒後, 血壓逐漸升高。 許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OO 11:00)和下午3:OO 5:OO血壓最高, 腦溢血的好發時間是上午1O:OO。 一般藥物的作用是在服藥後半小時出現, 2 3小時達高峰。 因此, 上午7:OO和下午2:OO服藥最為合適。 我們還可將服藥時間進一步簡化, 即起床後服藥。 如果中午不休息, 則可在午飯後1小時左右服藥。
服多少藥, 目標要認清
為使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處於穩定狀態, 提倡使用長效製劑。 長效製劑每天服用一次, 任何時間服用均可, 特別是谷峰比值高的藥物。 但要每天在同一時間服用,
國外的一些大規模的研究告訴我們, 高血壓病人的收縮壓每降低10 14mmHg和舒張壓每降低5 6mmHg, 可使腦卒中減少2/5, 冠心病減少1/6, 人群總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減少1/3。 我們國家幾項臨床研究表明, 收縮壓每降低9mmHg和舒張壓每降低4mmHg, 可使腦卒中減少36%, 冠心病減少3%, 人群總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減少34%。 因此, 血壓降低的效益是明顯的。 那麼, 血壓應該降到什麼程度呢, 或者說應達到的理想血壓水準是多少呢?根據最新的一項研究結果, 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更明確地說, 目標血壓是138/83mmHg。 假如你的血壓未達到這一目標, 就應採取必要的措施。 包括加大劑量、加用它藥(聯合用藥)、換用它藥等。 總之, 用多少藥以達到目標血壓為准。
如何服藥, 血壓要穩定
使血壓保持穩定很重要。 血壓不穩定可導致器官損傷, 因此, 在降壓的同時必須穩定血壓。 使用能降低血壓波動性的抗高血壓藥是最佳選擇, 但至今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 我們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為地造成血壓不穩定。 應當提倡使用長效製劑, 逐漸淘汰短效藥, 但長效製劑往往價格昂貴, 目前普及有困難。 一些價廉物美的中效藥(每日服1到2次)值得推薦, 如尼群地平、安替洛爾等。
有一個病人服用短效的硝苯地平(硝苯吡啶), 原來每次1片, 每日3次。 血壓逐步下降, 改為每日2次, 最後每日1次。 但她的血壓波動很厲害。 我告訴她最好用低劑量的長效藥物, 否則將一片藥分成3到4小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