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肛瘺術後如何換藥

根據肛瘺術後癒合過程分期換藥。 由於肛瘺手術的特殊環境及創面的奇特性, 傳統的清除壞死組織的方法, 對對口引流的清除往往不徹底。

1、清創期

為術後3~5天, 傷口以炎性滲出為主。 此期換藥是祛除創面和殘腔的異物和壞死組織, 使傷口引流通暢, 減少細菌的繁殖和分泌的刺激, 防止併發感染。 傳統多選用碘溶液、過氧化氫溶液、苯紮溴銨溶液等沖洗。 現已證實:所有表面消毒劑, 如聚烯酮碘以及過氧化氫溶液都具有細胞毒性作用。 生理鹽水因其不含任何防腐添加劑, 無毒, 符合人體生理性, 是最安全的傷口清洗液。

對於膿腔大, 膿液較多, 尤其是壞死組織, 早期選用3%雙氧水沖洗, 使用雙氧水後需用生理鹽水沖洗乾淨, 當膿性液減少或臭味減輕, 即應停止應用雙氧水, 僅用生理鹽水沖洗即可。 傳統選用黃連水、呋喃西林水紗塊濕敷、抗生素引流條填塞創腔或採用l: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 雖然對傷口的感染控制有一定的療效, 因其引流作用小, 達不到引流目的, 甚至造成堵塞, 且容易導致傷口耐藥株的產生和變態反應的發生;該換藥方法在消炎的同時沒有止痛, 且對傷口細胞生長、傷口癒合有一定的影響, 使傷口癒合緩慢, 使用敷料換藥的傷口易與敷料粘連, 更換敷料時再次機械損傷而增加病人疼痛感。 肛瘺手術當天或第1~2天傷口有滲血時可選用藻酸鹽填充條填塞引流,
可起到引流及止血的作用;膿腔無滲血, 感染未控制時可選用抗菌敷料如銀離子敷料或美鹽填塞引流, 不但有良好的引流作用, 同時還可控制創面感染, 促進傷口的癒合。 壞死組織與傷口床粘連鬆散時, 可用刮匙搔刮創腔壞死組織;壞死組織與傷口床粘連緊密時, 選擇保濕敷料自溶性清創。

2.肉芽生長期

為術後第5~20天, 傷口分泌物減少, 以肉芽組織增生為主。 由於肉芽組織對外界理化因素的刺激抵抗能力較弱, 易受損傷, 故本期應著重保護肉芽組織以免影響創面的癒合。 傳統換藥以油膏類藥物覆蓋創面, 以保護新生肉芽, 免受外界刺激。 此期應儘量少用消毒劑,

因其不僅有抑菌作用, 同樣亦可破壞正常組織, 不利於創面生長。 目前在感染控制後採用現代濕性癒合敷料調理傷口環境, 保持適度濕潤, 利於組織生長。 傷口滲出液多時選用藻酸鹽或親水性纖維等吸收性強的敷料, 更換頻率根據滲液量決定, 一般l~2天更換1次。 待創腔變淺, 滲液減少, 改用水膠體糊劑如潰瘍糊填充傷口, 以水膠體或泡沫敷料覆蓋, 3~7天更換1次至癒合。 對紅色肉芽但有水腫的傷口選擇50%的硫酸鎂濕敷或28%的高滲鹽敷料覆蓋, 水腫明顯消退、肉芽生長良好傷口選擇水膠體糊劑。

3、上皮移行期

為術後第8~25天。 傷口創腔已被肉芽組織填平。 創緣上皮細胞向創面中心遷徙, 最後覆蓋創面, 使創口癒合。 此期處理原則應減少對創面刺激,

保護上皮生長, 並防止肉芽過長。 換藥時應少清洗或不清洗, 保護好創面表層, 施行間斷換藥為宜。 傳統的換藥是創面用油紗敷裹, 或珍珠散等, 以達到減輕炎性水腫, 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 現代的換藥方法是使用水膠體或泡沫敷料覆蓋創面, 可使傷口密閉, 降低感染的機會, 保持傷口低氧狀態和恒定的溫度和濕度, 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加速上皮細胞的移行, 利於傷口的癒合。 使用水膠體敷料或泡沫類敷料, 無脫落或滲漏時可5~7天更換1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