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運動有很多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尤其是進行游泳運動, 一不小心就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傷害本文為大家介紹了游泳小常識及游泳注意事項,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冬天游泳健身小常識
空腹游泳
最忌諱的就是吃飽了游泳。 人吃飽後胃消化系統運作比較緩慢, 血液流動也慢, 此時游泳容易造成水的壓力壓迫胃部, 導致四肢活動不能順暢, 有沉重感, 不小心會出現呼吸困難、腿部抽筋的後果。
切勿獨泳
游泳時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個人去游泳, 因為大家一起去游泳,
冬泳三大忌
冬泳三大忌有酗酒、高燒和房事。 人在大量喝酒或身體發燒時, 需要迅速大量地散發熱量, 這時候躍入冷水中激, 容易引起冷熱相激後出現的傷風與抽筋, 十分危險。 而進行房事後, 人的身體一般比較虛弱, 在沒有恢復正常體溫與體力的狀態下與冷水接觸, 會使體溫與體力更加難以恢復, 容易出現危險。
劇烈運動後不要立即冬泳。 人在劇烈運動後, 身體新陳代謝加強, 熱量增加, 體溫也隨之增高。 這時候, 如果你沒有恢復正常體溫便進入冷水中, 水又較涼, 就會引起傷風或抽筋。
游泳需注意:不慎可導致中耳炎
健康人的外耳道有上皮角質層的保護, 皮脂腺的分泌呈弱酸性, 有較強的抵抗微生物的能力。 夏天游泳時, 外耳道上皮層被水浸泡, 會發生軟化和腫脹, 角質層被破壞, 抗感染能力明顯減弱。 此時, 外耳道皮膚若有破損, 常見致病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真菌等就容易入侵, 造成外耳道炎。
按炎症的程度和性質分, 外耳道炎可分成5種類型
1、 單純性外耳道炎
早期、輕型外耳道炎, 患者僅有耳內不適、悶脹和輕微疼痛。 若能及時醫治, 數日內炎症消退, 恢復正常。
2、 外耳道癤
發生於外耳道外端的軟骨部, 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 耳痛甚劇, 可有體溫升高。 待癤腫成熟, 膿液穿破組織向外排出後, 耳痛可驟減。
3、 彌漫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軟骨部和骨部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廣泛性炎症, 耳痛劇烈。 外耳道充血、腫脹, 表面覆有膿性分泌物, 可有聽力減退。
4、 壞死性外耳道炎
常發生于糖尿病患者中, 外耳道軟組織重度廣泛炎症, 耳痛劇烈。
5、 外耳道真菌病
耳部發癢為主要症狀, 並有悶塞感、耳鳴及聽力減退。 外耳道內有黑色或黃色膜狀物, 亦有呈黃白色的粉末狀黴點。
游泳時, 別忘護耳
每年游泳前, 請醫生認真檢查耳部。 若發現耵聹(俗稱耳屎), 應請醫生設法取出, 以防耵聹浸水後, 阻塞外耳道,
就算不是去游泳, 我們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衛生問題, 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千萬不要隨便用自己的手指、髮夾、火柴梗等挖耳, 以免造成外耳道損傷, 引發外耳道炎。
保持外耳道乾燥。 游泳後, 耳道內若積水, 可將頭偏向一側, 使耳道口朝下, 單足跳躍數次, 使耳道內的積水自動流出。 隨後, 用清潔的醫用棉簽輕輕拭幹, 切忌用手挖耳。
鼻子若不慎進水, 應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 將另一側鼻腔內的分泌物擤出, 隨後再用同樣的方法擤另一側, 以免擤鼻方法錯誤導致污水和微生物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
每次游泳時間不要過長
前陣子有一位女士在健身會所的游泳池泡了兩三個小時後, 突然感覺頭昏腦漲、四肢冰涼, 於是緊急向工作人員求救, 入醫院後, 被確診為長時間游泳引起的心動過速和肌肉勞損。
據瞭解, 最近像她這樣因為游泳過度而引發疾病的情況還不少。 專家告誡, 保健性游泳每次最佳時間在20到45分鐘, 切莫貪涼延長時間影響自身健康。
據介紹, 這位女士的體重高達71公斤, 她是為了能更快的減肥瘦身, 所以長時間的在水中游泳或來回走動, 她認為這樣做可以快速消耗體能。 誰曾想泡水時間一長, 便感覺渾身不適心動過速。
有關專家指出, 人在水中容易散熱, 但在水中時間過長, 身體產生的熱量低於水中散熱,體溫調節功能就會遭到破壞,這時會出現皮膚中動脈收縮,小靜脈擴張,使血液停滯在皮下靜脈內,造成皮膚青紫、嘴唇發黑,身上起“雞皮疙瘩”,甚至發生痙攣現象。
也有專家認為,長時間泡在水中,會因氯元素侵襲致病。城市所使用的自來水供水系統大都採用氯消毒,人們游泳時,直接與氯接觸,這些物質會從水中蒸發並直接被皮膚吸收。一般20分鐘以內的氯吸入對人體無大影響,但隨著時間增長,就可能導致人體罹患各種疾病。
因此,長時間在水中游泳,特別是在很涼的水中游泳,對身體不一定有好處。如果感覺有不適症狀時,應立即上岸擦乾身上的水,曬曬太陽,待暖和後儘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動過速、肌肉勞損等病症發生。
結語:很多人都會游泳,但是游泳的學問很大。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游泳的小常識和一些注意事項有了更多的瞭解,小編在這提醒大家,在進行游泳時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感到不適時要立即就醫,不要硬撐。
身體產生的熱量低於水中散熱,體溫調節功能就會遭到破壞,這時會出現皮膚中動脈收縮,小靜脈擴張,使血液停滯在皮下靜脈內,造成皮膚青紫、嘴唇發黑,身上起“雞皮疙瘩”,甚至發生痙攣現象。也有專家認為,長時間泡在水中,會因氯元素侵襲致病。城市所使用的自來水供水系統大都採用氯消毒,人們游泳時,直接與氯接觸,這些物質會從水中蒸發並直接被皮膚吸收。一般20分鐘以內的氯吸入對人體無大影響,但隨著時間增長,就可能導致人體罹患各種疾病。
因此,長時間在水中游泳,特別是在很涼的水中游泳,對身體不一定有好處。如果感覺有不適症狀時,應立即上岸擦乾身上的水,曬曬太陽,待暖和後儘快穿好衣服,以防感冒、心動過速、肌肉勞損等病症發生。
結語:很多人都會游泳,但是游泳的學問很大。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游泳的小常識和一些注意事項有了更多的瞭解,小編在這提醒大家,在進行游泳時一定要注意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感到不適時要立即就醫,不要硬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