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教你製作四種胃痛食療方

胃痛是常見的一種症狀, 很多人一旦胃痛就選擇吃藥, 其實藥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中醫上講究飲食調理, 那麼, 治療胃痛的食療方有哪些?

陰虛胃痛

病人表現為胃痛多呈燒灼樣, 常伴心煩口燥咽幹, 大便幹結。 配餐原則宜養陰益胃為主。

糯米百合粥:糯米50克, 百合60克。 將百合60克洗淨, 去除發黑變質者;糯米50克淘洗乾淨。 將糯米及百合放入鍋內, 加水適量, 煮成粥, 加入少量食鹽調味。 可作為主食服食, 本方可四季食用。

枸杞石斛老鴨湯:枸杞50克, 石斛30克, 老鴨一隻。 將老鴨宰殺洗淨, 去內臟、尾部及肥脂後, 濾幹水備用。

將枸杞、石斛洗淨, 放入鴨腹內, 用線縫合。 起油鍋, 用薑片爆炒至鴨表面微黃。 把全部用料放入燉盅內, 加入適量滾水, 加蓋, 隔水文火燉四個多小時, 加食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吃肉飲湯。

虛寒胃痛

病人表現為胃脘隱痛, 泛吐清水, 喜熱飲食, 喜溫喜按, 大便軟爛。 治宜溫胃止痛為主。

高良薑羊脊骨粥:高良薑9克, 羊脊骨250~300克, 粳米100克。 將粳米淘洗乾淨, 羊脊骨洗淨、砍斷、捶碎, 高良薑洗淨切碎。 將捶碎的羊脊骨和高良薑放入瓦煲內, 加水2升左右, 煎取1升, 棄骨及藥渣。 將粳米100克放入湯中熬成粥, 加入蔥花、食鹽調味。 注意最好不要將捶碎的羊脊骨跟大米同熬, 以免不小心食入碎骨。 熬好的高良薑羊脊骨粥當主餐服食, 每週可服用2~3次。

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20克,

羊肉500克, 生薑30克, 淮山藥50克, 黃酒、精鹽各適量。 當歸用清水浸泡至軟, 切片備用。 生薑拍碎, 淮山藥去皮備用。 羊肉剔去筋膜, 放入沸水中略燙, 除去血水後撈出, 切片備用。 淮山藥、當歸、生薑同放入沙鍋中, 加清水、黃酒、精鹽, 武火燒沸後, 撈出泡沫, 再改用文火燉至羊肉熟爛即可。

血淤胃痛

病人表現為胃部疼痛, 痛有定處, 或痛如針刺, 拒按, 或刺痛隱隱, 或吐血、排黑便等。 治宜活血化淤。

丹參三七雞:丹參30克, 三七10克, 老母雞一隻。 將老母雞宰殺洗淨去內臟, 丹參、三七洗淨切片, 填入宰殺好的老母雞腹中, 用線縫好, 放沙鍋中, 加水, 先武火後文火燉至熟爛, 吃肉飲湯。

木須炒豬肚片:黃花菜幹品20克, 黑木耳幹品20克, 豬肚200克, 植物油、細鹽、黃酒、生薑、花椒、香蔥適量。

黑木耳用溫水浸泡發漲後, 再用冷水浸沒, 備用。 黃花菜浸泡片刻, 濾幹。 豬肚下沸水鍋焯透撈出, 另向鍋中倒入清湯, 放入豬肚, 再下薑、蔥、花椒煮熟, 撈起豬肚待冷後, 將豬肚切薄片, 加細鹽、黃酒拌勻。 植物油二匙, 用中火把油燒熱, 倒入豬肚片, 炒幾分鐘, 再倒入木耳、黃花菜同炒, 加細鹽、黃酒適量, 炒出香味後, 加淡肉湯或清湯半小碗, 燜燒8分鐘, 撒上香蔥, 拌炒即成。

肝郁胃痛

病人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 連及兩脅, 伴噯氣泛酸, 常因情志變化而誘發或加重, 噯氣或放屁後疼痛可減輕。 治宜舒肝理氣為主。

胡蘿蔔炒陳皮瘦肉絲:胡蘿蔔200克, 陳皮10克, 瘦豬肉100克, 植物油、細鹽、黃酒、香蔥適量。 胡蘿蔔切細絲, 豬肉切絲後加鹽和黃酒拌勻,

陳皮浸泡至軟切絲。 先炒胡蘿蔔至八成熟後出鍋, 再用油炒肉絲、陳皮絲3分鐘, 加入胡蘿蔔絲和少許鹽、黃酒同炒至香, 添水燜燒幾分鐘後撒入香蔥即成。

香蔻糖:香櫞粉20克, 白蔻仁粉20克, 白糖適量。 先將白糖放在鍋內, 加水適量, 煎熬成濃稠液體, 再將香櫞粉、白蔻仁粉放入, 攪拌均勻, 煎至起絲狀時停火, 倒入搪瓷盤內, 涼後切成小塊即成。

溫馨提醒:解決胃痛的最好方法除了以上這些食療方外, 就是三餐要有規律、不能暴飲暴食、不熬夜。 以上這些僅供大家參考, 如果嚴重的話就應及時就診。 祝大家早日康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