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時珍:常含棗核可以解秋暑

又到了大棗成熟的季節, 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作用的大棗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然而一般朋友們在吃棗時, 吃完棗肉後立即把棗核吐出, 有的朋友乾脆直接購買無核棗。 這種吃法僅僅發揮了棗肉的補益功能, 卻未能利用棗核的“生津”功能。

早在400多年前, 李時珍就宣導“常含棗核令口行津液, 咽之佳”的養生方法。 實踐證明吃完棗後將棗核含在嘴裡, 有促進唾液分泌的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唾液中含有多種酶類, 具有幫助消化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能。 吞津咽液是歷代養生家推崇的養生方法, 堅持練習,

可以緩解口幹口渴、皮膚乾燥、便秘等症狀, 還能起到養顏的作用。 對於脾胃虛弱的老年朋友來說, 可潤澤胃腸, 促進消化。

中醫秘招:口含棗核, 能解秋暑

隨著秋季的到來, 人們很易受到秋燥困擾, 表現出口幹、便秘、鼻子出血等秋燥的症狀, 堅持吞津咽液養生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秋燥帶來的種種不適。

所以, 吃完棗肉後, 別急著吐核, 將棗核含在嘴裡10—15分鐘, 用舌尖不斷地翻動, 待口中的津液較多時, 徐徐咽下, 然後再重複上述動作, 注意切勿連同棗核一起吞下。 兒童及有吞咽功能障礙的人不宜採用此法。 民間有“棗益脾而損齒”的說法, 棗糖分含量較高, 不利於牙齒的健康, 因此, 有齲齒的患者不宜長時間含棗核, 即使是牙齒健康的人,

含棗核後應及時漱口, 方便時, 最好能刷牙。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