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 孕期服用中藥必須對症, 即使服用一般補養的藥物, 也應當平和適中, 與孕婦的體質相符。 准媽媽在懷孕後不應濫用中藥補品, 尤其是那些大辛大熱的補藥, 不僅對胎兒和孕婦無益, 反而會加重妊娠嘔吐、血壓增高等症狀。 孕後陰血下聚以養胎, 這會使准媽媽的身體處於一種“陰血偏虛, 陽氣偏亢”的生理狀態, 所以進補時要注意產前宜涼補, 多用苦寒藥, 比如黃芩就是一味具有清熱效果的中藥。 如果陰虛內熱的症狀較重,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滋養陰血的補品, 如銀耳湯等。
安胎藥有副作用嗎?
目前, 西醫對於安胎並無十分有效的方法, 多以補充黃體酮等孕激素為主, 但這種方法可能會造成不良反應。 而中醫安胎, 是通過調理孕婦的臟腑、氣血及沖任諸脈, 使孕婦全身機能得到改善, 胎兒也就自然得以安養。 只要運用恰當, 對胎兒不會造成損傷。 服用中藥保胎後生養的孩子, 其智力和健康不會受到影響, 中藥安胎是沒有什麼副作用的。
對有流產或早產跡象的孕婦, 醫生常常會建議孕婦使用安胎藥。 而許多孕婦在使用安胎藥前, 總是不放心地追問醫生, 會不會給胎兒造成不良的危害。
使用安胎藥的影響大嗎?
妊娠期, 尤其在妊娠的頭3個月內, 由於胎兒體內各器官分化尚未完成, 藥物致畸的危險性增加,
所以, 對有流產或早產跡象的孕婦使用安胎劑還是不應過於擔心的。 但是, 它畢竟屬藥類, 所以, 醫生會根據孕婦可能的流產或早產原因來決定是否必須使用安胎藥。
什麼樣情況下, 孕婦不能使用安胎藥呢?
對於懷孕已28~37周, 因妊娠高血壓、子宮畸形、雙胎、羊水過多等造成早產症狀時, 也不主張保胎, 因為此時瓜未熟而蒂已落,
什麼情況下可以保胎呢?
一是對因黃體功能缺陷、孕激素不足造成可能流產, B超圖像提示為活胎的孕婦, 可進行保胎。 這種原因引起的流產跡象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黃體酮, 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以促使孕激素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