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是生命之源 教你怎樣健康喝水

人體每天至少應從飲食中補充2200毫升的水, 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喝水雖然人人會, 但如何喝水才算“科學”?

1、喝什麼?

新鮮的白開水是最佳選擇。 白開水是天然狀態的水經過多層淨化處理後煮沸而來, 水中的微生物已經在高溫中被殺死, 而開水中的鈣、鎂元素對身體皮膚是很有益的。 有研究表明, 含鈣、鎂等元素的硬水有預防加速衰老作用。

有不少人認為喝淡鹽水有利於身體健康和延緩衰老, 於是晨起就喝淡鹽水, 這種認識卻是錯誤的。 研究認為, 人在整夜睡眠中未飲滴水, 然而呼吸、排汗、泌尿卻仍在進行中,

這些生理活動要消耗損失許多水分, 反而讓皺紋加速增長。

早上起來的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果汁、可樂、汽水、咖啡、牛奶等飲料。 汽水和可樂等碳酸飲料中大都含有檸檬酸, 在代謝中會加速鈣的排泄, 降低血液中鈣的含量, 長期飲用會導致皮膚暗淡。 而另一些飲料有利尿作用, 清晨飲用非但不能有效補充肌體缺少的水分, 還會增加肌體對水的需求, 反而造成皮膚缺水。

2、什麼溫度最適宜?

有的人喜歡早上起床以後喝冰箱裡的冰水, 覺得這樣最提神。 其實, 早上喝這樣的水是不合時宜的, 因為此時胃腸都已排空, 過冷或過燙的水都會是皮膚中的維生素B大量流失, 過重會引起皮膚長痘, 內分泌失調, 晨起喝水,

喝與室溫相同的開水最佳, 天冷時可喝溫開水, 以儘量減少對皮膚的傷害。 凡是習慣喝溫、涼開水的人, 體內去氧酶的活性較高, 新陳代謝狀態好, 皮膚亮澤, 不易感到疲勞。 在頭天晚上晾開水時一定要加蓋, 因為開水在空氣中暴露太久會失去活性。

3、喝多少?

一個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7~8杯水(約2.5升), 運動量大或天氣炎熱時, 飲水量就要相應增多。 清晨起床時是新的一天身體補充水分的關鍵時刻, 此時喝300毫升的水最佳。

4、什麼時候喝水最好?

1.起床後:早晨起床後適量多飲些水, 可補償夜間水分的消耗, 對預防高血壓、腦溢血、腦血栓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2.三餐前約1個小時:餐前約1小時空腹喝水, 可使水分補充到全身組織細胞,

供應體內對水的需要, 保證分泌必要的、足夠的消化液, 來促進食欲, 幫助消化吸收, 同時可以不影響組織細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還可以避免臨睡前口渴飲水, 導致起夜、第二天眼睛腫等。

3.上午、下午工作間休:工作期間喝水, 可以補充由於工作流汗及經尿排出的水分, 而且體內囤積的廢物也會因此順利排出。

4.睡前2~3個小時:這個時間飲水可以沖淡血液, 加速血液迴圈。

5、怎麼喝?避開飲水誤區

清晨喝水必須是空腹喝, 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 否則就收不到促進血液迴圈效果。 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 因為飲水速度過猛對皮膚是非常不利的, 可能引起臉部迅速腫脹。

誤區一, 喝水也會長胖

時不時就會聽到身邊的MM 頗為哀怨地說自己天生是喝水也要長肉的體質。

其實, 造成體內水分聚積的原因, 與細胞外液及細胞內液的鈉、鉀離子不平衡有關, 並非與水分攝取的多少有關。 擔心多喝水會胖, 其實根本是錯誤觀念。 水屬於低張性溶液, 多喝水對於鈉滯留體內所致的水腫, 反而有改善的作用。

誤區二, 大量快速飲水

為了使身體保持潤澤, 成人一天至少需要喝2000cc的水才能補足一天所失去的水分, 從而達到“水平衡”。 但並不是說越多越好, 一旦體內的水分比重超過體重的60%, 就會出現“水過量”, 過量的水分攝入一方面會加重體內器官代謝的負擔, 另一方面多餘的水分在體內會暫時沉積進而造成水腫。 科學的飲水應該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 可以清晨起床和晚上睡前3 小時各飲水約300 毫升,

白天兩餐之間各飲水約400 毫升, 平時也要注意及時補充, 不要等到口渴再去喝水。 睡前兩小時最好不要過量飲水, 因為睡眠會減少體內水分的代謝, 這也是造成我們清晨“金魚眼”的主要原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