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類即是飲食的佳品, 又是防病治病的良藥。 如今薯類食物已成為我們餐桌上的“主角”, 薯類除了對預防癌症、心腦血管病和控制體重有利, 還有預防便秘, 降低血脂的功效, 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等有明顯的作用。
營養專家認為對於一般人群, 每週吃5次薯類最佳
薯類澱粉含量確實較高, 如紅薯含量達25%, 土豆的澱粉含量達17%。 但薯類所含的澱粉中有相當一部分為抗性澱粉, 其熱量低, 且耐受消化酶的分解代謝, 因而在體內的消化、吸收很緩慢, 能夠維持血糖平衡, 減少饑餓感, 且可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準,
如紅薯中含豐富的礦物質和較多的膳食纖維, 這對清除人體內自由基、抗氧化、抗腫瘤、預防便秘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正因如此, 日本國家癌症研究中心將紅薯列為首位抗癌蔬菜。 人們熟悉的土豆, 除含澱粉外, 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等礦物質, 對降血壓、防中風有一定的作用。
薯類雖好但也要適可而止, 由於薯類食物中含有一種酶, 過多食用會引起燒心、腹脹等胃腸道反應, 所以患有胃炎或消化道疾病的朋友一次攝入不宜過多食用。
各種薯類食物該怎麼吃才算健康
小貼士1 怎樣煮出甘甜的紅薯
水煮開後馬上放入紅薯,
馬鈴薯又稱土豆, 洋芋, 它與其他薯類的不同之處是賴氨酸含量較高, 因此, 將馬鈴薯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是提高穀類蛋白質營養價值的好辦法。
小貼士2 如何巧煮土豆
煮土豆時, 水中加一些牛奶, 不但味道好, 煮出的土豆也白。 鍋中的水燒開後, 應改用溫火煮, 這樣裡外受熱均勻, 熟後又酥又軟;如果一直用旺火煮, 雖然土豆外部煮爛糊了, 但土豆內部仍然不熟, 會產生“硬心”。
芋頭、山藥、涼及木薯等含澱粉較多, 一般只作熟食, 只有涼薯常作水果生食。
小貼士3 洗芋頭時如何防手癢
洗芋頭時要戴上乳膠手套, 可避免手癢。 將芋頭洗乾淨, 放在熱水裡燙一燙, 再削皮手就不會癢了。
專家建議, 適當增加薯類的攝入, 每週吃5次左右, 每次攝入50到100克。 薯類最好採用蒸、煮、烤的方式, 可以保留較多的營養素;儘量少用油炸方式, 減少食物中油和鹽的含量。 但由於薯類蛋白質含量偏低, 兒童不宜長期過多食用, 以免對其生長發育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