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蒙藥的基礎理論

蒙藥的內容主要包括:五元、六味、藥力、藥性、藥物功能。

五元蒙藥學以古代樸素的五元(土、水、火、氣、空)為理論基礎。 認為植物發育生長與“五元”有密切的關係。 土是植物的基礎,是植物吸養之源,生命之根本。 水是植物所需養料的溶媒, 也是植物體內運化因數, 有滋潤營養植物、促進其生長的作用。 火在植物內為能量、

動力因數;外界的陽光、溫度, 使植物生長成熟。 氣在植物內為生化因數, 氣具有養育植物、促其生長的作用。 空在植物內為間隙因數,是物質形成管腔孔道之因素,外界是一切物體所存在的空間。

六味藥物有不同的味道, 這些味道, 是五元在藥物形成的過程中, 經過複雜作用而造就的, 概括起來可分為甘、酸、鹹、苦、辛、澀六種。 甘味, 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為主, 其他元素為輔。 酸味, 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為主, 其他元素為輔。 鹹味, 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為主, 其他元素為輔。 苦味, 在五元中以水、氣含量為主, 其他元素為輔。 辛味, 在五元中以火、氣含量為主, 其他元素為輔。 澀味, 在五元中以土、氣含量為主, 其他元素為輔。 除單一味道外, 還有兩種以上的味結合而產生的“中性味”, 以及由於味的轉化、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苦中苦、甘中甘等結合成複雜的“複合味”, 儘管變化複雜, 仍可歸納於基本六味的範疇之內。

藥力藥物品種雖然繁多,

但不外寒熱兩性, 即陰性和陽性兩大類型。 熱性藥物多生於熱處及向陽處, 獲得了充足的陽光, 陽性藥物藥力充沛, 才有完備的熱性藥力, 有升陽、消食、祛風寒、除痰濕的作用。 應用過量則引起頭暈、頭痛、發燒、煩渴等症狀。 寒性藥物多生於寒處及陰涼處, 獲得充足的月輝, 陰性藥物藥力充沛,才有完備的寒性藥力,有鎮靜安神、健身澤膚、祛瘀、降火的作用。 應用過量則引起胃陽衰弱、抽搐等。 再據藥物寒熱兩性的程度差異, 陰陽二性又分為中間型、複合型等, 並有熱中熱、寒中寒、寒、熱、溫、涼等進一步的區別。 治療陰性病(寒性疾患), 則用陽性藥(溫熱藥);活療陽性病(熱性疾患), 則用陰性藥(寒涼藥)。 這是一般準則。

藥性藥物的性能或藥理作用。

蒙醫用藥的基本原則就是利用蒙藥的性能調整機體內部的“赫依”、“希拉”、“巴達幹”的偏盛偏衰。 若三者保持平衡和協調, 就健康無病;如果三者失去平衡,便會產生各種病變,甚或導致死亡。 古人在臨床用藥中, 將藥物性能總結為重、脂、寒、鈍、輕、澀、熱、銳等八種。 其中, 重、脂二性克制“赫依”病證,寒、鈍二性克制“希拉”病證,輕、澀、熱、銳四性克制“巴達幹”(痰、寒、濕)病證。 再者, 輕、澀、寒三性生“赫依”(風);熱、銳、脂三性生“希拉”(火);重、脂、寒、鈍四性生“巴達幹”(寒)。

藥物功能有柔、重、溫、脂、固、寒、鈍、涼、和、稀、燥、淡、熱、輕、銳、澀、動等17種。

蒙醫根據藥物的寒熱兩性,派生出8種藥物性能, 最後又發展成為藥物的17種功能。 在臨床實踐中運用這17種藥物功能去克制疾病的20種基本性質。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